内地音乐综艺终于上新了。
《天赐的声音》、《爱乐之都》、《春天花会开》。
三档综艺,三种风格。
流行、音乐剧和民歌。
开播期间诞生不少优质舞台,尤其在《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
吉胡《长子》、龚爽《长江之歌》、陈滢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追完两期,我发现节目的选手和曲风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音乐学院民美唱法的专业选手,另一种是少数民族音乐人。
选曲不会局限在传统民歌,而是通过改编让民歌流行化。
最新一期舞台,一位叫吉萨莎玛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惊艳到我了。
乍一听,这个名字很陌生。
当我看到她的样子,我才突然想起来。
她参加过《中国好声音》,盲选舞台的《等风来》还赢得四转。
那年本以为她会冲击鸟巢,结果中途退赛了。
有人说她是艺人合约没谈拢,也有人说她是因为家人生病,总之她退赛这件事在圈内传的沸沸扬扬。
从那之后,她再未出现在主流综艺舞台上。
这次《春天花会开》,她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反观三年前的吉萨莎玛,她的唱功精进不少。
一首《带我到山顶》让雷佳、谭维维和华晨宇连连夸赞。
“她是一位嗓音条件特别好的歌者。”
“声音收放自如。”
最后顺利晋级,同时获得三强的绽放席位。
虽然吉胡被替换让我非常惋惜,但她展现的能力让人也无话可说。
《带我到山顶》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谭维维和吉克隽逸都曾翻唱过,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流行作品。
原唱是太阳部落,青歌赛银奖获得者。
原版是雷鬼风的外壳,民族风的内在。
反拍的律动加上原生态的和声,让作品过分活泼,充满灵动。
吉萨莎玛这一版完全颠覆了原版的调性。
她的演唱瞬间让我想到《等风来》,两个舞台风格极其相近。
编曲去掉了强劲节奏,把重心放在旋律本身。
给人一种云雾缭绕、安静寂寥的感受。
前奏的编排很简单。
木吉他的分解和弦加上风铃声点缀,自然的空间感瞬间有了。
主歌部分的设计非常平缓,没有大起大落,更没有音响的变化。
我尤其喜欢乐句尾部的风铃声,就那么简单一下,就让编曲有趣很多。
她的演唱也是平铺直叙,缓慢的旋律让我看到她的功力。
气息特别稳,而且给乐句的分配也十分均匀。
好听是一方面,但我听到第四句时有些疲了。
因为主歌部分的旋律比较单一,她重复了四次。
尽管每一次都有些许差别,但歌曲框架是不变的。
正当我准备快进时,编曲发生了大转变。
她加入了一段纳西族民歌《美丽的白云》,作品瞬间亮了。
就像是爬了很久的山,正准备放弃时,看到了山顶。
那一瞬间,整个人是通透的。
纳西民歌有小转音和快速颤音,这些技巧一旦融入演唱,就会让作品非常有特色。
刚演唱完一小段,她就从《美丽的白云》中跳脱出来,直接翻转八度在主题旋律之上进行即兴哼唱。
这段即兴难度超大。
连续的高音、转音,听得我浑身鸡皮疙瘩。
面对持续的呐喊,她依然保持冷静的演唱。
显然,她完全有能力掌控这首高技巧作品。
这段即兴哼唱也是全曲亮点,有了它,作品算是立住了。
从这一点来看,民歌就发挥了它的价值。
如果能合理地穿插到流行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像雷佳说的那样:
“去过丽江的人都知道,纳西古乐是我们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古乐之一,遗落在我们各个地方的民族瑰宝有很多,只要我们的音乐唱作人去民间寻找、挖掘,你会发现一个巨大的宝藏。”
很多人都在吐槽中国音乐缺少特色,很难走出去,这不就是一个机会吗?
吉萨莎玛最为纳西族人,她也在努力推广民歌。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她演唱的《等风来》正是基于民歌创作而来。
原创是刘雨潼,这首歌曾被评为《中国好歌曲》十大金曲。
他从兰州一带的民歌——花儿中汲取灵感,完成了这首地域性的流行歌曲。
吉萨莎玛当年凭借这首歌获得四转,并让更多人熟知了《等风来》。
这首歌的亮点在副歌部分。
极大的音域跨度,让旋律起起伏伏,就像连绵的山脉,高低有序但又极其流畅。
一般人是真唱不了。
吉萨莎玛的演唱很自如,没有听到任何吃力的地方。
歌曲过桥段,她还加入了摇滚元素,一段原生态唱法彻底征服了所有导师。
显然,她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声音更多面向。
除了玩转柔情,她也可以极具爆发力。
这种设计,非常适合用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
你要不断给导师惊喜,告诉他们自己还有很多可能性。
她的演唱很有特色,如果坚持民族流行化定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不过就她这几年发行的新作来看,让人略显失望。
她的作品完全把民族风格丢掉了,呈现的是一种纯流行的作品。
听完她的《怪你》、《不想你离开》,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市面上这类作品及歌手太多,放在大风格中就非常一般。
这些年没走出来,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参加《春天花会开》,倒是她重新绽放的机会。
她再次把民族风格融入自己的演唱,人物形象瞬间在节目中立住了。
坚持民歌流行化或许会丢掉大市场,但会开辟新路径,获得更稳定的听众群体。
这条路很难,但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