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演的李云龙为什么无法超越(李幼斌塑造的李云龙)(1)

令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的书,通常是情节性非常强的长篇小说。

因为更有深度,对人生裨益颇大的书,往往是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或是晦涩难懂的教材之类的,道理总是静水流深,钻研起来很费劲,甚至觉得特别枯燥。等读通了,消化了,才会有打通经脉般的极致快乐,但那要在很久很久以后了。

边读边浑身颤抖,有极致阅读体验的,立马能在嘴边想起来的,一是《亮剑》、二是《三体》。

那时候正是我初中,电视剧《亮剑》热播,火到什么程度,几乎等于周杰伦。什么意思呢?

就是周杰伦的歌,没有谁真的去买CD,一首一首唱熟了再出门,往往都是理发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在KTV里,或者班级合唱的时候,反正自己根本记不清是啥时候学的了,就是张嘴就来,首首会唱。

电视剧《亮剑》也是,不经意间,自己竟然台词都会背了,剧情的起承转合,背景音乐什么时候响起,李云龙什么时候骂街,简直就像打印在脑子里一样,随时随地看任何一集《亮剑》都能接的上。

“意大利炮”的梗之所以人人都能接得顺溜,怕是跟那时候《亮剑》的洗脑循环播放分不开。

电视剧热播,自然书店里《亮剑》也摆在最醒目的位置,我拿起来翻翻,以为是以往那种电视剧剧本加以润色的小说,基本等于“同人”性质,但掂掂厚度又不太像。试着翻了几页,知道非得买回家不可了。当天后半夜才看完,一个姿势一直读书,最后一定会到手脚冰冷,到最关键处,也差不多真的浑身颤抖了。

开始读《亮剑》,第一章——“血战李家坡”,就让人不明就里。难道小说不应该比电视剧更加篇幅长,从电视剧更前面的地方讲起吗?当时就有这个疑虑,然后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小说确实比亮剑篇幅长,但不是开头,而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全在后面。”

关于小说《亮剑》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浑身颤抖,无法自拔也仅仅是初中时刚买到那本书的当天晚上。晚饭后一气看到后半夜,当最后一页翻开的时候,心中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像潮涌鸣钟,咣当咣当响个不停,但又瞬间尘封久远,不会再去思考什么细枝末节。也许是从来没有过类似的阅读体验吧,直到遇到一个叫刘慈欣和阿西莫夫的。

现在想来,这本小说确有独到之处。

首先是前三分之一,也就是李云龙负伤之前。是电视剧里最出彩和最主要的部分。在小说中的表现,则逊色多了,基本是片段式的短打,一个个极富戏剧冲突的情节串联,从问题的发现到解决,再到新的问题产生。可以说,前十三章的内容,基本是《林海雪原》式的高潮迭起,令人欲罢不能。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情节反推人物,怎么爽怎么带感就怎么来,李云龙这个人,此时基本等同于“穿上军装就是中郎将,脱下军装立马成山大王。”前三分之一的《亮剑》绝不能算是好小说,之所以阅读体验不低,真要感谢李幼斌这个塑造人物的天才。

李云龙听到和尚牺牲的消息时正在喝酒,他怔了足足有二十分钟,一声不吭,脸色变得煞白,“哗啦”一声,手里的酒盅被捏得粉碎,鲜红的血顺着指头流下来,众人惊呼着要掰开他的手,刚要动手,李云龙“噗”地喷出一口鲜血,喷了别人一身,大家都吓坏了。

独立团死了谁都行,惟独不能死了和尚,他一身的武功,抡开拳脚四五个人近不得身,双手使枪,百发百中,除了一身的本事,还有极稳定的心理素质,多次和李云龙深入敌穴,多险恶的情况下都面不改色,要不是李云龙舍不得放,他现在早当连长了。

李云龙顾不上面子了,他扯开嗓子就嚎哭起来,他记不得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哭过,大概是第一次,眼泪成串地滚落在胸前,哭得惊天动地,哭得团部所有的人都跟着掉泪,这一哭足足哭了一个小时,吓得旁人都以为他要哭死过去。

突然,哭声戛然而止,李云龙拍案而起,他低吼道:“和尚呀和尚,多少大风大浪你都闯过来了,怎么在几个小土匪手里翻了船?我要给你报仇,传我的命令,一营全体集合。”

……

这是李云龙第四次被降级了,他不大在乎,只要能给和尚报了仇,就是降成战士也值了。

和尚报仇这一段,要是电视剧里,李云龙先是吐血,然后全团部再一起哭上一小时,那就是电视评书加撒狗血了。

看看李幼斌是怎么塑造李云龙的。

李云龙一脚端倒和尚,两眼冒火,大吼道:“听我命令,预备——开炮!”六门山炮同时开火了,炮弹径直飞进据点的窗户里,数发迫击炮弹,在空中划出几条弧线,落进据点里,一阵集火射击,守军的建筑物在剧烈的爆炸中坍塌了。

李云龙无力地坐下去……他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浑身乏力。

警卫员和尚满脸泪痕跑来报告:“团长,据点里的敌人全部消灭,山本的脑袋被弹片削去半个,我从他身上搜出你给秀芹的手枪,团长,秀芹嫂子她……。”李云龙挥挥手:“别说了……。”他仔细端详着手里的勃朗宁手枪,枪身上的烤蓝在阳光下闪着蓝色的光芒。

脑补一下李云龙颓然坐倒的镜头,再对比原文,简直小说粗得没法看。

难怪有一条关于新亮剑电视剧的评价广为流传——“李幼斌是演李云龙,黄志忠是演李幼斌。”可见李云龙这个角色,在李幼斌演员生涯里的分量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