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淑女。作者让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又给予她儒雅冷静的内在气质,使得这位杨玉环式的美女与赵飞燕般的黛玉成双峰对峙之势。《红楼梦》刻画薛宝钗突出“丰”与“雪”两个字,来体现她的美。宝钗有种丰润之美。从容貌上看,她的脸型是圆的.眼睛是又圆又大的。小说曾两次写宝玉眼中的宝钗,第八回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二十八回是:“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脸盘、眼睛、嘴唇、眉毛,相隔二十回的文字对宝钗的描写几乎是一样的,可见这个人物形象在作者的构思中是非常成熟而且固定的。从体态上看,她是丰美、丰泽的,甚至有些“体丰怯热”。第五回写:“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 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第二十八回写宝玉要瞧瞧她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和评价(关于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1)

《红楼梦》中写薛宝钗,融入了古代美女杨贵妃的形象。因为丰美,宝钗常被比作杨贵妃。小说第二十七回写宝钗扑蝶的情节,回目中直接写“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第三十回,宝钗因怕热而不去看戏,宝玉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另外,宝玉也曾写“出浴太真冰作影”的诗句。甚至,宝玉生辰“群芳开夜宴”时,宝钗抽的花签也是一枝牡丹花,题曰“艳冠群芳”。唐代人爱赏牡丹,牡丹也曾用来写杨贵妃。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宜易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李白的第三首诗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随即,”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词调,抚丝竹,这促龟年以歌”薛宝钗初来到贾府时,住的地方就是梨香院,后来成为戏班排练的场所,与梨园略合《红楼梦)中说黛玉像西施她并不反感,反而写诗吟味西施。但宝钗对宝玉说她像杨贵妃,却“不由的大怒”,而且红着脸,冷笑着对宝玉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一向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宝钗怎么忽然刻薄起来了呢? 《红楼梦》中表面上只写贾家的后继乏人,其实薛家又何尝不是“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呢? 封建社会,当男子不满足于自己的家庭背景时,可以通过科举来改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女子则很被动,即使嫁给了显贵的人,如果没有娘家撑腰的话也如履薄冰。杨玉环一人为贵妃,使得“姊妹兄弟皆列土”,杨国忠尽管奸佞,毕竟是能承担国事的人。而宝钗的娘家,宝钗的兄弟几乎目不识丁,“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所以,宝玉此言,无疑刺痛了宝钗心灵的创伤,甚至是向她的伤口上撒盐。因而,向来“珍重芳姿”的宝钗,也动了怒容。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和评价(关于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2)

宝钗有一种淡雅之美。从衣着打扮上看,她不化妆,不戴花,不穿华丽的衣服。在面容的修饰上,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既说明她天生丽质,也反映出她不假雕饰、洗尽铅华的天然本色。小说第七回有一段经典情节,即周瑞家的送宫花。她把十二枝宫花送给贾府的三春、凤姐和黛玉等,所见所闻反映了每一位金钗的性格特征。 还有一位重要的金钗,可谓不写之写,那便是宝钗。因为这些花本来是薛家的,周瑞家的来到薛姨妈处找王夫人,薛姨妈为何要让她把精致的绢花送人呢? 下面的对话说出了因由,“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可见,送宫花的情节来源于宝钗不爱戴花。照常人设想,作为皇商之家的女儿,宝钗的衣着一定是珠光宝气的。然而恰恰相反,小说多次用“半旧”“半新不旧”等字眼来描述宝钗的打扮。第八回写宝玉去看宝钗,进屋之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细软帘”,未见其人,先从门帘上感受到主人素朴的品性。屋内女子又该如何呢? 读者的视线跟着宝玉“掀帘”进去,“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暴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宝钗衣服的颜色以淡色,冷色为基调。同样是金陵贵族之女,她与王熙凤爱穿“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截然不同。宝钗棉袄的颜色是“蜜合色”,这是类似蜂蜜样的淡黄色。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浅黄白色曰蜜合。” 她的棉裙子是葱黄色的。 可以想象,从上衣和下裙由浅渐深的黄色,搭配上一个淡紫色的坎肩,透出金银鼠的毛边。庄重而又典雅,真合了她的诗句“淡极始知花更艳”。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和评价(关于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3)

薛宝钗偏爱白色,小说通过她的饮食起居不止一次地从侧面加以反映。首先,她吃的药是白色的。她治疗热病所服用的“海上方”,是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研制而成的“冷香丸”。而服用时还需“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这里“十二”虽非实指,但似乎暗示着某种“极限”。药的成分是各样白色的花,服用时要有雨露霜雪相伴,清冷苍白,助人凄凉。其次,她的居室是素淡的。她的蘅芜苑“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作者用来烘托薛宝钗的背景花卉是洁白的梨花,表现了她素朴的艺术品位。

薛宝钗的“薛”与“雪”同声韵,书中韵文写到薛家、薛宝钗时,多处以雪暗喻。护官符写薛家即“丰年好大雪”;暗喻香菱遭遇薛蟠则写“菱花空对雪澌澌”(第一回癞和尚念)。 直接与宝钗相关的“雪”往往与黛玉并提,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正册判词之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终身误》),贾琏的小厮兴儿在向二尤描述宝钗的时候说她“竟是雪堆出来的”。作为水做的骨肉,薛宝钗的表现形式是雪。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分析和评价(关于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