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热播的网剧《超少年密码》由Tfboys主演,带我们领略了智能时代的人类生活。

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领导、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很向往网剧中的智能生活呢?

但是最近也会看到“机器人会取代人类50%的工作机会”(这是《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的)等等言论。

也对呀,网剧中没有孩子的妈妈可以随便去机器人公司买到一个听话乖巧的儿子,连这样的亲子职业都可以替代了,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机器人说易烊千玺超少年密码(超少年密码中的AI)(1)

这就让我很焦虑呢,因为我也是有职业的人,那么机器人会不会取代"老师"的职业呢?当然会,理由往下看:

只要还存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所以,机器人要教育好人类的孩子,必须可以全面、准确的判断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从易错题到学习风格,甚至大脑性别结构的差异都要可以测量出来。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只要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各种能力编制量表、研究各种能力的可测量的生理基础,然后输入机器人程序里,把每一种个性的教育方案也输入,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了。

教育除了要“因材施教”,还要“以身作则”还要“全面发展”。如果通过VR展示情景,机器人在影片中的示范叫“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名侦探柯南》简直就是教唆犯罪的典范。为什么大家看了这样的动画片,没有去实施犯罪呢?恐怕还是和人类“道德感、真理感、美感”的情感培养有关。

老师既需要遵守发展的规律、教学的程序,还需要有艺术的加工、创作,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而艺术工作是机器人更不能做到的。剧中易烊千玺还有一段是和机器人斗舞,结果可想而知。这足以证明,机器人只能模仿动作但不能创作动作。就好像音乐喷泉,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喷出水,但是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是一样。而且在大家估计的可以替代的职业里面,艺术创作类的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

机器人说易烊千玺超少年密码(超少年密码中的AI)(2)

看起来,我的职业还是可以保住的,那么是不是要研究机器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呢?我建议大家看看《机器人之恋》,这部电影就是机器人有了爱恨情仇会怎么样的片子。

总之,这篇文章虽然有点偏离家庭教育和心理,但是我给大家展示了一下教师职业需要什么样的心理结构,开学在即,希望大家了解老师,与老师和平相处。别等到将来你身边没有这样的老师、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教室,只有一个面无表情、只知道灌输知识的机器人教你的时候才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好。

更多家庭婚恋和心理的内容可以关注本头条号。欢迎评论、留言你对智能时代的想法,期待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