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是满清人的标志,现在清宫剧看多了,一看脑后有一根辫子,辨识度就特别的高,就知道肯定那肯定是清朝,是“辫子戏”。至于其他朝代有什么样的流行发式,大多数人都不晓得。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1)

那么,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有丝毫的损伤”,当然,只这一句话,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头发对于人尊严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

曹操当年下令不许军马践踏麦田,违者斩首。但结果是,命令刚传达下去,自己立的规矩却第一个被自己给破了——自己的战马受了惊,一时控制不住,这就踩坏了麦子。众军士静静观望不敢作声,此时,曹操也毫不含糊,当即就叫军法处将自己斩首就地正法。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曹操是谁呀,就是有再大的胆子这谁敢斩他呀,无奈之下,荀彧只好上前劝阻。

当然,曹操那是不含糊,举起刀来就想自刎,都知道,这肯定没成功,要不然曹操薨,就全剧终了。多亏手下谋士荀彧机智,说要“以发代首”,曹操当众割了几缕头发,以示军令如山,此举也收伏了不少人心。所以,头发对于古人来说,那就是和头的重要性一样的,头为首,也是尊严的象征。

清朝以前,汉人的头发,不论男女,那是全部盘起来,是要扎发髻的,一丝不能少。但是,满清入关,进而入主中原之后,为了折汉族人的尊严,让汉人顺从,以便于自己统治,那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其中,“剃发令”就是最引起反抗的一件。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2)

清军于西元1644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大清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多尔衮摄政,为从心理上击垮汉人,命令全国各地严格执行“剃发令”。一时间汉人几乎人人反抗,反抗即被格杀,血雨腥风。但是,杀得人多了,人们害怕,暗自想,比起头来,剪点头发还是能接受的,何况又不是全部剃光,也是留一半的“阴阳头”。但是,能够接受剪头发,就已经代表着不再激烈反抗满清了,满清政府平定地方势力之后,统治更是固若金汤。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3)

满清的统治伴随着“剃发令”的彻底执行,而得到加强。之后,满清逐步的走向衰亡,在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更是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法令——剪辫令。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剪辫子令说: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4)

命令一下,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也是伴随着“剪辫令”的全国性实施,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当时的皇帝溥仪。

溥仪幼时虽生活在皇宫里,但是,世界形式的风云变幻,使得传统的满人生活方式也有那么一些不同,长辈们觉得不该如此,祖宗定下的规矩自然不能违背,但是,他们都耐不住小溥仪已经戴眼镜,骑自行车,玩钟表、穿洋装。

到了1922年,距离“剪辫令”下达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与“剃发令”不同的是,全国百姓有大多数是自己剪的辫子,这时还有爱新觉罗皇室成员和一些守旧大臣还留着辫子。当时的主要新闻传播媒体是报纸,溥仪也受报纸的潮流牵引,觉得还留着辫子是大大的不应该,想要剪了自己的辫子。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5)

这个想法可不得了,就算是清政府已经宣告灭亡了十一年,但是,那些守旧派一直觉得,只要皇帝在,就有主心骨。如今,皇帝都想要剪了自己的辫子,那一干死忠于溥仪的人哭天抢地。

但是,溥仪自己找了个小太监帮他剪,小太监一听,直接吓趴下了,连声说:奴才不敢不敢。溥仪无奈,直接自己拿剪刀,就那么咔嚓一下,谁也没办法,虽然,一直跟着溥仪的那些太监、宫女、妃子,都整日里为了这件事嚎哭不止,但是,这基本没什么卵用。

身体里有他的东西(他身体有一样东西留在了博物馆)(6)

末代皇帝溥仪虽退位已久,但是,新朝气象尚不明朗,所以,溥仪的一举一动仍旧是大新闻,今次剪辫之举,更是举国轰动,之后,经过当时报界元老《申报》的报道,举国议论不止。其他满清余臣看见“皇帝”都带头剪发了,辫子再留着也没啥意义了,也都模仿溥仪剪去了辫子。

虽然溥仪剪辫子了,大是,中国依然还有一些顽固派不愿意剪掉,甚至宣称“吾头可断,辫不可剪”,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迂腐,满清的遗毒危害之深。不但如此,溥仪剪下的那根辫子居然被完好保存下来,现今还存放在博物馆内供游客参观。可以说,一根小小的辫子,牵动一个时代的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