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曾引发热议的24孝雕塑已被拆除。此前,这个“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网友议论。18日晚,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做任何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

其实,这些年“二十四孝”已经成了作为各地创办文明城市的宣传内容,雕塑和宣传画很多,甚至还有人写成了歌曲,对于里面的内容和故事过去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这次随着舆论的炒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2)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3)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4)

有网友持认可态度,“弘扬孝道没问题,了解背后的故事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5)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6)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7)

但更多网友表示,传统文化还说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活埋孩子”“母乳喂婆婆”这种孝也需要传承吗?提倡孝道也要符合时代观点,而不是盲从。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8)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9)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0)

我们来看看百年前文学大师对二十四孝的态度,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里,对“二十四孝”极尽挖苦之能事。鲁迅尤其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书中写道:“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1)

戏彩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鲁迅就此写道:

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鲁迅对此挖苦道: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而这次引起争议的雕塑这是二十四孝里的另一个故事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3)

二十四孝雕塑的意义(从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热议后被拆除和鲁迅对24孝的看法引深分析)(14)

该典故原文记载为: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因此有诗云“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意思大概为,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其祖母唐夫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数年下来,婆婆没有进食,身体却依然健康。一天,长孙夫人生病,召唤家中的老老少少,说:“我多年来没法报答新妇之恩,希望子孙能像新妇一样孝敬她就够了。”后来崔南山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叮嘱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应该说在没有插胃管输液和营养流食的古代,用这种方式来孝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个故事并不算极端和奇葩,还可以得到上了点年级人的高度赞赏的行为。所以这次引起争议的应该是整个二十四孝里有些内容与现代社会理念格格不入的,如“尝粪忧心”“恣蚊饱血”“卧冰求鲤”“郭巨埋儿”某些极端故事引发的讨论。

无论怎样争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定是没错的。

其实,早在2012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就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不仅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也关注到了父母的心理状态。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当年,参与制作该标准的一专家就曾表示,做这个新的行动标准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更要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