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论语》儒教经典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纂成书据《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辑而论纂”就是“论语”一名的由来事实上,《论语》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通过长时间的整理编纂集体完成的有人据《论语》中孔门弟子只有“曾参”和“有若”被称为“子”,因此而认为《论语》主要是曾参和有若的弟子记录的但无论是谁记录,其内容都是孔子思想言行最权威的记录从西汉始,就从“传”升格为“经”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被降格为诸子《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鲁论”“齐论”和“古论”三种版本系统,篇数不同,文字记录也有异今本《论语》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综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论语》一书在中国古代是读者最多的儒家经典《论语》不是长篇大论,而主要是孔子生前言行简短而传神的记载,有对话也有独白,包括对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各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即兴感慨,给后代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启示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据宋人笔记载,北宋宰相赵普退朝后只读《论语》宋太宗问及此事,赵普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与陛下致太平”此言不论真假,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的重要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字经中的内容有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中的内容有什么(三字经新说连载七)

三字经中的内容有什么

写在前面的话

《论语》。儒教经典。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纂成书。据《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辑而论纂”就是“论语”一名的由来。事实上,《论语》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通过长时间的整理编纂集体完成的。有人据《论语》中孔门弟子只有“曾参”和“有若”被称为“子”,因此而认为《论语》主要是曾参和有若的弟子记录的。但无论是谁记录,其内容都是孔子思想言行最权威的记录。从西汉始,就从“传”升格为“经”。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被降格为诸子。《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鲁论”“齐论”和“古论”三种版本系统,篇数不同,文字记录也有异。今本《论语》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综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论语》一书在中国古代是读者最多的儒家经典。《论语》不是长篇大论,而主要是孔子生前言行简短而传神的记载,有对话也有独白,包括对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各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即兴感慨,给后代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启示。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据宋人笔记载,北宋宰相赵普退朝后只读《论语》。宋太宗问及此事,赵普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与陛下致太平”。此言不论真假,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的重要性。

《尔雅》。儒教经典。是中国唯一被称为经的“字书”。尔,近的意思,雅,正的意思。《尔雅》相传为周公所作,孔子所增。但其实是西汉学者辑取经子诸书、训诂、名物之文,分类汇编而成的一部训诂书。全书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十九篇。相当于现代的百科词典。如“卯、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这些字都是我的意思,是第一人称。到三国时代,魏国张辑仿照《尔雅》体例,广采博收汉人笺注八方殊语编为一书,名为《广雅》,实有后来居上的意思。

《孟子》。儒教哲学经典。据《史记·孟轲卿列传》载,孟子主张仁政,而当时各诸侯却均以攻伐为尚。所以他周游列国向各诸侯推销自已的主张,但始终无一国用他。他只好退而求次与门徒万章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今本《孟子》计有《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取每篇开头几字为篇名,每篇分上下二部分,采用对话体形式形成。孟子在唐代以前并未受到重视,中唐韩愈始极力推崇《孟子》其书,说是孔子之道独《孟子》得其传。又说,“欲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到北宋时正式称《孟子》为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编为一书,并重新注释,称为《四书集注》。元明清三代,《四书集注》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