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自己意识是什么,那么恭喜您是位勤于思考而且聪明的人。

而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却跨域了几千年无休无止,令无数学者竞相折腰,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更因为它像魔影般挥之不去。

不过有一点要承认,当我恭喜您很聪明的时候,你意识里先迸发出来的不是疑惑,而是开心,情绪先于思考,是第一个事实。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

“无意识”是什么?

有一个电影花絮,某某演员后退着与女友谈笑风生、边走边聊,退着退着,脑袋碰到了一个下垂的柳条,他的反应非常过激,好似一群马蜂袭来,张牙舞爪地疯狂避开。

拿东京奥运会来说,不管是什么项目,运动员已经将所有训练成果内化到身体和肌肉中,你不会见到那个运动员眼看着飞过来的球,临时思考如何应对,几乎都是下意识根据训练的结果做出跟随动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员平时训练的运动量要非常之大,才能临场应对多种、甚至组合形成的招数。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2)

这些近乎机械式的无意识动作,是通过千锤百炼换来的。假言说,人工智能通过千万次的学习,也可以形成大数据,做到躲避障碍物或者通过概率决定发球发向哪里,然后再总结在更新数据。

那么,唯一的区别就是运动员在完成一次致命攻击后的庆祝,激情宣泄出来会让人兴奋,毕竟做出动作的一刹那没有机会思考,只能看谁练得更多练得更有效了。

冷冰冰的计算机还是无喜无忧,这些没法称之为我们讨论的“有意识”的范畴。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3)

找到意识的前提

找到意识之前,我们还是要补充一句,“无意识”和“下意识”虽然不讨论,但是它的确意义重大:人脑要想节约能量,达到最有效的工作状态,就要“下放”一些权力到身体,那么“训练下放权力”就是唯一的途径。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会发现如果想找到意识,就必须有意识活动,它的前提是对客观世界有感知。

每个人对不同的颜色会有不同的偏好,甚至可以唤起一段记忆,也可以是一种味道,瞬间让你沉迷于此,这就是颜色的力量。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4)

100年前哲学家刘易斯提出了一个假设,虽然比不上量子论的轰动,但也在心理和医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将人的意识最小单位称作“感质”。

从此,你眼里的颜色不再是光信号,感质让你大脑兴奋;

闻到的气味不再是空气分子的碰撞,感质让你分辨所谓的香臭,闻到香的更会开心;

音乐不再是挤压空气后声波的震动,质感会让你陶醉在其中。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5)

很显然,“质感”这个东西太主观太私人了,这才产生了“众口难调”的现实情况。

假如有一个人得了奇怪的眼疾,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白,那么他永远体会不了什么是蓝色、什么又是红色。

你可以说没有关系啊,能吃能喝能睡又不碍事,但是他若回归到原始森林,颜色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了,最起码可以快速分辨安全与危险,一个健全的人总比有缺陷的人求生能力强。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6)

科学新发现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发表在《新科学家》的文章,研究发现人类之外也有动物可以通过镜子辨认出自我。

“镜子测试”是说如果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可以分辨出镜子中的自己和现实自己的区别,即可以知道那个就是自己,也同时知道那是虚幻的自己,不是其他人。

而最新发现某类猩猩、海豚、虎鲸等动物群体也通过了“镜子测试”,猩猩甚至可以通过照镜子发现身上的污渍,然后主动清理自己的毛发,它已经知道镜子中就是自己的影像,并非其他猩猩,而真正的自己就在镜子前坐着,某些动物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7)

从此,“镜子测试”再也不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分,科学家坦言人类的“自我”并非很高级,只是进化和社交需求的产物,同时科学家也通过训练动物,发现了更多拥有自我的种类,它们都慢慢学会了通过照镜子检查自己原本看不到的部位。

要么承认自我意识并非人类独有,要么承认“镜子测试”原本就不科学,而不论承认哪个,镜子测试都走到了尽头,如果人类认为自我意识还有其他特点的话。

关键时刻《新科学家》刊登了科学最新观点,“自我意识”其实是进化的产物,拥有自我意识可以参与更复杂的社会活动。的确如此,从古猿人协作打猎的需求来看,很早人类就有了社会活动的雏形,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又了协作就区分了你和我。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8)

而灵长类与蜜蜂或者蚂蚁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同时产生了生存压力,蚁群和蜂群只有在一起才会抵抗生存压力,灵长类恰恰相反,群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所以必须区分你我,不然连异性结交都成问题。

在亲密关系和群体竞争的多重需求下,人类慢慢在脑中构建了“意识模型”,没有构建出来的都被智人淘汰了吧。

在即协作又竞争的大熔炉下,意识模型经过世世代代的实践与打磨,判断越来越精准,意识越来越清晰,如果突然出现了意识不清晰的个体,他很快就被群体或群外淘汰了。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9)

意识就像一个“双面镜”,一面照着他人,一面照着自己。

说道这里做一个假设,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同时拥有在临死前突然科克隆自己的能力,经过几代以后,这唯一人类的“自我意识”会不会退化掉呢?

如果会的话,我们的很多行为的确是欲望需求和竞争压力打磨出来的结果。

“弹珠测试”与人工智能最新进展

“弹珠测试”就是甲把弹珠藏起来,但是被乙悄悄转移到其他地方,甲第一反应肯定是去自己藏的地点找弹珠,一般三岁的孩子就知道回到原地找弹珠。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0)

问题升级:乙会认为甲去哪里找呢?对于这种“二级信念”的产生来说,一般要到7岁才能具备。

当然,“弹珠测试”绝非仅藏弹珠那么简单,其测试目的是如何预测对方采取某种行为,谷歌的AI产品已经快突破“二级信念”了,据说准确率可以达到94%以上。

如果连AI都可以猜测人类要干什么了,本质特征就是它具备了参与基本社会活动的能力,通过大数据不断地学习,参与到人类社会或者AI社会的供需关系和竞争判断中,不知道那个“双面镜”会不会顿显呢?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1)

人类独有的特征

先看一幅图,明实验表明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左边有三个圆是凸起的,两个凹陷,右边的正好相反。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2)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右边的图只是将左图旋转了180度,你相信吗?(你也可以把手机倒过来试试)。

事实就是如此,科学家给出的答案也不复杂,由于我们世世代代看见的东西,主要依靠阳光和灯光,而他们都是从上往下照射,所以我们习惯认为下面是阴影部分,上面是曝光部分。

再看另一幅图,很明显A和B是两个不同的色块,B比A浅很多,但是右图会告诉你其实A、B色块都是一种颜色,只是将二者打通了。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3)

这些怪不得眼睛,而是大脑中的意识在作怪,它被那些附近的浅色格子和绿色的柱子蒙骗了,为了简化图形,选择了自动归类的的方法。

综上所述,人类特有的处理方式就是要高效,还要顺心!看成不一样的颜色,这幅图才好看,心情好最重要!

把亮度在上面的看成凸起,亮度在下面的看成凹陷,才符合常理,我们只要常理不要真理。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4)

殊不知常理只是表象,真理才是真相,而我们会说表象就够了啊。

目前最靠谱的研究

如同佛陀所说的“色受想行识”,眼睛只负责了第一步,后面一直到“识”都是看不见的意识活动。

看来人类无法认识世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意识活动不准确,这也导致了人们对科学的发展存在着认知的边界,像爱因斯坦这种纯粹推论的大师少之又少,数学计算是法宝之一!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5)

托诺尼

美国神经学教授托诺尼给出了他的研究成果——“整体信息论”(IIT):简单说就是一个有意识的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授将这个研究数学化并给出了标量Φ——信息整合程度,Φ值越大,意识出现的可能越大,所有的神经元都在参与交流,而不是“各自为战”。

如果图中的几个色块只是小规模的交流,也很难产生意识,必须要尽可能地整体参与才会质变。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6)

通过用仪器扫描大脑会发现,人在日常生活和睡眠中,神经的交流都很充分,说明人在睡觉的时候依然意识清醒。

唯独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大脑各个区域交流减少,这时候说明他的意识是模糊的。

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

人脑并不是地球上神经元最多的物种,非洲象大脑包含约2500亿个神经元,只可惜它们之间交流的频次不高,也不充分;

人脑也不是皮质表面积最大的,海豚的沟回比人要多。

看来光有数量和面积是不够的,还要充分交流。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7)

目前的计算机架构信息交流得非常不充分,CPU与内存的沟通也有瓶颈,更何况与其它部件没有交流。

如果你踢一脚机箱,它竟然发出了“哎呦”的叫喊声,那你一定是在做梦,机箱和CPU的交流几乎为零。

就算是CPU本身的电子元器件也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所以只能在“集群”的概念下利用多芯片完成运算,但是这些芯片都在干差不多的事,之间的交流距离产生意识还差十万八千里。

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建造一个银河系大小的人工智能,这样总可以在数量上达到要求了吧。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8)

抱歉地说还是不行,就算有上千亿颗恒星般的信息源,它还抵不过大象的大脑,况且信息传递的极限是光速,就算是太阳的光到达地球还要7分钟,这样的效率怎么能产生瞬间的意识呢。

这种物理的极限阻碍了技术实现人工智能的最大可能,除非有科幻中的“超超超光速”粒子,但是,以现在人类的水平又如何驾驭这种粒子呢?

倘若……

倘若真有那么一天,当某位“AI先生”仰望星空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是被人类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吗,还是他认为也有一个上帝制造了自己?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19)

倘若“AI先生”真的开始思考这一切,他一定也拥有了我们的无奈与伤悲

而今看来,这个大脑的意识都趋向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永远盯住了目的,目的攥住了价值观,价值观拥抱着情感,没有情感又何谈意识?

你要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说情感指向的意识,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从此我们才懂得了什么叫幸福,有了幸福,意义还有那么重要么?

人工智能有了意识会干什么(意识到底是什么)(20)

希望和您一起每天都有进步!本站文章为@骁寒文化驿站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络必删!

#文化领域##人文##心理##知识##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