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经建组半年并预演两个月的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在杭州大剧院小剧场正式首演,剧场内座无虚席。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1)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带领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从2017年创排《玉天仙》,到如今《薛郎归》首演,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这两部小剧场黄梅戏已在艺术和市场上取得了双丰收主创和作品拿大奖,世界各地演出邀约不断,这样的佳绩,让最初的参与者自己都始料未及。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2)

和《玉天仙》一样,《薛郎归》尝试了新的制作模式,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和两家民间文化公司共同出品。虽然是三家联合投资,但投资额却很少,才区区一百万元。主创余青峰说:“不是我们找不到资金,而是不愿意大投入。我们希望倡导的是‘贫困戏曲’理念,台上不过五个演员,整个演出团队才十个人。拎几只箱子,就能演遍大江南北,行走国际舞台。”

小剧场戏剧是国际戏剧界常规的生存模式

小剧场戏剧是当下国际戏剧界最常见的演出模式,也是世界上无数剧团和剧目的生存模式。但在当下大制作成风的戏曲界,小剧场戏曲,却成为了一种难得的存在。

做贫困戏曲,是为了让戏曲不再贫困”。

从《玉天仙》到《薛郎归》,两部小剧场黄梅戏带来了很多启示,也正在为戏曲的当代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3)

小成本也可以有大制作和大情怀

《薛郎归》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关于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很多剧种很多艺术形式都演绎过。

但在这个小剧场黄梅戏版本里,主创们始终在追求一件事,就是寻求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讨论。

除了剧本,无论在导演、舞美、灯光还是音乐上,《薛郎归》也都寻求当代化。黄梅戏著名导演汪静是黄梅戏演员出身,此前导过多部大戏,这次是第一次创作小剧场戏曲,尝试让4个演员在100分钟内讲好故事,对她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4)

在《薛郎归》中,艺术总监【黄新德】以串场人的身份又当了一回大大的“绿叶”。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5)

“一辆大巴闯天下,两台大戏往前行,人马总共二十三,四海五湖任驰骋。”这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新近写就的一首打油诗,准确生动地描述了他最近异常忙碌的巡演生活。从杭州到韩国,从银川、宁夏到昆山,再从粤港澳大湾区回到杭州,今年72岁的他参与演出的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薛郎归》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后,最近又回到了《薛郎归》的创作地杭州。

“贫困戏曲”是一种戏剧创作精神,更是对戏曲本质的一种回归

“贫困戏曲”是这个黄梅戏小剧场剧组两年来所一直坚持的。所谓“贫困戏剧”,又叫质朴戏剧,源自波兰戏剧艺术大师格洛托夫斯基(Grotowski),是他首先提出 " 贫穷剧场 " 的原则。

贫困戏曲首先是花钱少,但其实,这是一种戏剧创作精神,更是对戏曲本质的一种回归。

不过,这个小成本的贫困戏曲,实现了很多大制作戏曲都未能达成的“奢侈”。

小剧场戏曲拥有的大市场和大前景

《薛郎归》的问世,无疑得益于《玉天仙》的成功经验。而这两部小剧场作品,似乎也为黄梅戏曾经风靡一时的剧种,找到了一条新路。

在《玉天仙》之前,黄梅戏史上还没有和小剧场结合的先例。这是剧种历史上第一次尝试。或许因为该类作品稀缺,加之作品口碑好、成本低,《玉天仙》的市场比预想的更为火爆。自去年5月在杭州大剧院首演以来,《玉天仙》已经走过了韩国以及国内合肥、常州、宁夏、上海等多个城市,演出近40场。今年,去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演出的邀约都已确定,“黄新德携两部小剧场黄梅戏闯西洋”已成定局

艺术上,《玉天仙》收获了各界的充分肯定,除了在海外戏剧节获得各种奖项外,今年,主演夏圆圆更是凭借“玉天仙”一角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在这次的《薛郎归》里,制作上特别设置有AB两组演员,扮演王宝钏的,一个是郑玉兰,一个是夏圆圆,以让更多的演员有机会参与创作实践,登台展示。

与此同时,《玉天仙》和《薛郎归》也可以同时巡演,一套班底两部作品,这是非常接轨国际的巡演模式。

回归戏曲本质、回归市场和观众,两部小剧场黄梅戏,是开拓,也是回归。它为黄梅戏这个剧种找到了新路,也为当下戏曲界提供了可供借鉴思考的案例。

黄梅戏黄新德简介(扬鞭策马闯西洋黄新德携玉天仙薛郎归两部黄梅戏赶场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