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嘉兴档案史志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

五月五·到端午

— MEMORY OF FESTIVAL —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2)

谈起端午,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吃粽子、赛龙舟。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哪些已经被我们淡忘的习俗呢?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3)

吃蚕花饭

端午节正是嘉兴春蚕收获的季节,为庆祝蚕花丰收,当天晚上蚕家点烛焚香,供奉鸡、猪头等祭祀蚕神嫘祖,磕拜“蚕花利市”,也有犒劳自己的意思,俗称“吃蚕花饭”。

吃“五黄”

端午节嘉兴人的餐桌上面必须有五个“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咸鸭蛋)、雄黄酒。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精力。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4)

吃粽子

嘉兴作为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端午节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当地谚俗“不食端午粽,老来没人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可见粽子在嘉兴端午习俗中不可或缺。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5)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6)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7)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8)

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挂艾”。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9)

燃熏苍术、白芷

用蚕豆壳点燃后,在上面放一些蚊子草、癞狮(蟾蜍)草和菖蒲,中间还撮上一点苍术、白芷。蚊烟燃起后,浓烟便在院子里、堂屋间四处弥漫,躲在暗壁角处的长脚蚊子也纷纷倒毙。同时,还能去除黄梅时节室内的霉气,起到消毒作用。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0)

穿虎衣

在传统观念里,虎被当作一种瑞兽,可以镇邪、驱邪,所以民间流行端午节给小孩子穿老虎衣、戴虎头帽来躲避五月之邪。端午时节一般正遇到梅雨季节,各种蛇类虫类繁殖较多,孩子又特别容易被叮咬,“老虎衣”上印有蝎子、蛇、蜈蚣、蜘蛛、蟾蜍这五种毒虫的形状,寓意是让孩子避免毒虫叮咬。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1)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2)

贴“五毒”符

嘉兴端午节有贴“五毒”符的习俗。“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人们希望用以毒攻毒的方法驱走毒物。旧时,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的发髻,插在头上,谓之“健符”,以辟邪健身。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3)

挂钟馗、关帝像

在堂上悬挂钟馗、关帝像,供瓶插菖蒲、艾枝,另用红纸书写“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舌尽消灭。菖蒲如剑斩八节妖邪,艾叶如旗招四时吉庆”的词句张贴于门外,以驱除邪气。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驱鬼驱邪,祈求平安。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4)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5)

伍相祭

端午节当天,百姓都会带着祭品到南湖伍相祠和胥山庙祭祀伍子胥。

神龙祭

举办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之前,参赛船队先要抬着龙头进行神龙祭。然后,将龙头安装在船头,在龙舟上挂上彩灯,抬龙舟下水。由祭司(仪式主持人或现场年龄最长者)用毛笔蘸朱砂,点于龙头上。一声炮响,百舸争流,引得两岸欢呼,万人喝彩。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6)

龙舟竞渡

在嘉兴历史上,南湖龙舟竞渡一直是端午节的主要民间赛事。竞渡用的龙舟一般狹长、细窄,船首饰龙头,船艄饰龙尾,龙尾多用整木雕成,刻有鳞片。舟身有彩色绘饰。上置锣鼓、旗帜。摇旗的人在船尾,敲鼓的人在船头。清代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后,曾赋诗《烟雨楼观竞渡》《五日南湖观竞渡》。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和划龙舟等等(端午除了吃粽子)(17)

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