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报纸不但要提供事实的力量,也要提供观点的力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说,其实报纸在现代中国刚创生的时候,刊发的言论、杂感是当时影响社会极为重要的力量,那时梁启超、胡适等人的许多文章都是在报纸上发表而产生广泛影响的。“报章往往能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传播得最远。”

中山大学中文系导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民众有很多倾听声音的渠道,但是也需要有人帮他们分析、讨论,需要启蒙。“我们不要避讳启蒙这个词,很多人想不清楚这个道理,你帮他想清楚了告诉他,他心里面是高兴的,有些人的思考力不够,你把一些思考的观点和方向告诉他,他是愿意接受的,甚至有些时候可以让他恍然大悟。”

谢有顺认为,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以全媒体形式继续介入文艺评论,也非常重要和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但媒体的文艺评论与学术性刊物所作的那种学术讨论不同,媒体要突出自身的敏锐、前瞻和贴近社会的特点,让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学者看了有一些启发,普通老百姓看了也觉得好像能够大致明白。”

言论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物,过去的那些引发广泛影响的言论,多是短小而充满力量的,尤其在现代语境下,媒体要努力去找寻新的语言表达。“需要创新一种说话方式,网络上有一些短的文章会被我们记住,虽然有一些观点我们不一定同意,但是它的说话方式,会让我们觉得很新鲜、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好的语言、大众的语言,才能把好观点更有效地传播出去。所以,对于从事评论的创作者来说,必须要学会说短话,说实话,说观点鲜明的话,在有限的篇幅里面直接、尖锐、有概括力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谢有顺建议,可以通过问题切入,营造一种文化讨论的氛围。“一方面可以就已有的问题深入讨论,扩大讨论的边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制造话题、创造问题,引领文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