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1)

那山,那水,那人……

梓 涵

每每听到潺湲的水流声,不自觉地便会忆起八月下旬于山水怀柔“京北第一漂”——白河大峡谷激情漂流的情景,便会萌生一种携家亲、邀好友前往游与漂的欲念和冲动:那时湍时缓的惊喜惬意,那如诗如画的生态仙境,那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无不让人魂牵梦萦……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2)

“京北第一漂”位于北京怀柔云梦仙境国家AAA景区内,全程纵贯怀柔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京津冀地区最早开始的漂流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从空中俯瞰,白河水系穿峡谷而过,绕着山体有两个180度的大旋转。时而如盘旋的巨龙,时而如运转的太极。也因之,该峡谷又被称为“太极大峡谷”。

漂流一船两人,游客自己驾驭,全程置身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峡谷间,乘着红、黄、蓝、黑四色相间的小皮舟顺流而下,于平阔的波涛中尽显“弄潮儿”本色,深切感受原始生态的无限魅力,不觉间便心生“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豪迈之感。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3)

夏末时节的上午,骄阳象四泻的水银一般镀在山山水水间。几十号应北京市怀柔区作协诚邀前来采风的文人骚客,顺着大峡谷步入龙潭涧景区,边欣赏着日月潭、泸定潭、七星潭等形状各异的水潭、瀑布、自然美景,边期待着体验由这些涓涓细流汇集成的滔滔白河之激情漂流。

“快点快点,往这边划划,船要搁浅了啊!”“看那边,两条船‘粘’在一起了!哈哈……”“哇,这山,这林,这水,真真太美了呵!”……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4)

兴致昂然的文友们穿上桔黄色的救生服,两人一组,分坐在几十只小皮舟上,顺流而下,怡情怡乐,浪漫风趣。于是乎,飘动的一组组彩色皮舟内,时尔激情欢呼,时尔诗兴大发,时尔相互调侃,时而放声歌吟……一阵急浪跳跃着追撵过来,几只小皮舟内立马涌进一股股清流,湿了鞋祙,湿了裤衫,却平添了几许爽意,惊叫声、喜笑声再度此伏彼起,于清山绿水中萦绕、回荡、盘旋……

一路漂,一路观,一路风光无限。但见两岸忽而悬崖峭壁,忽而怪石磷峋。放眼眺望,满目松柏蓊郁,随处河草萋萋。清澈见底的白河水打着漩儿吐着浪花,秀丽连绵的众山群赢得了“北京张家界”之美称,莽莽苍翠的千亩原始次生林犹如屏障,微微拂面的轻风从空中飘送来阵阵草木花香……自然留存的山峦美景,让我们这些素日里深居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里的城市客耳目一新,兴奋不已!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5)

“遣伴随山逐胜景,蓝天朗日清风。松涛掩映古长城。凌峰忽探底,入水似蛟龙。堤岸丛花香引路,柳荫石凳凉亭。林深不见鸟啾鸣。彩旗飘栈道,潋滟画船轻。”长巾飘飘的祖虹艳触景情动;“云梦山之巅,脱俗居神仙。望尽天涯路,此处是桃园。山中流飞瀑,谷底有深潭。春风百花香,秋雨染斑斓。众生来朝拜,仙师留真言。神州真善地,怀柔云梦山。”结伴同行的大漠冷月挥笔而就;“蒙山绝顶云海开,处处仙家胜景来。峪谷青松藏殿阁,潺潺溪水绕观台。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6)

远山依稀朝还拱,白鹭翩跹去复回。半点凡尘不曾到,登临仿佛到蓬莱。”好学善观的梁红岩即兴抒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怀柔地处神奇而重要的燕山山脉。燕山地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处于中原农耕文明与抵御游牧文明南进的一道天然屏障。长期生活在燕山山区的幽燕山民们,受到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浸润熏染,形成底蕴厚重、淳朴灵秀的文风,催生出如上土生土长的文豪们出口成诵、挥笔成章。在她们的眼中、笔下,移步换一景,景景皆迷醉的云梦仙境生动飞翔起来。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7)

春野花,夏翠谷,秋红叶。“京北第一漂”所在的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占地16平方公里,地处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距北京城80余公里。景区以奇、险、秀、野、清潭连珠为特色,草木葱郁,奇峰林立,飞瀑百丈,潭深水清,素有北京张家界、京北最美风景区之美誉。先后被北京市政府授予 “京郊十佳好去处”、“平安旅游景区”的殊荣。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文友曾赞云梦山兼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风光奇峻,系休闲度假之首选。又有资深驴友推荐云梦山为“中秋赏月圣地”。缘何?当你携亲伴友,置身于万籁俱寂的缥緲仙境,吃着月饼柿子,品着美酒佳酿,感受着银辉如水,月中之桂树、吴刚、嫦娥……意境绝妙,如梦如幻,物我两忘,心旷神怡,岂不留连乎?

“云梦仙境有六处绝妙佳景:京北第一漂(白河大峡谷漂流)、龙潭涧、鬼谷庐、千亩原始次生林、雅鲁藏布大峡谷、云海奇观。这些佳景集山水为一体,自然与人文高度和谐统一,确是人们山野旅游、休闲放松之胜地。”说到云梦仙境的山水人文之美韵诗意,生于斯、长于斯,熟谙燕山文化、怀柔天下文化的云梦仙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连忠如数家珍。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9)

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的马连忠家居境区附近的老公营村,系怀柔区政协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他致力于文化旅游开发和对怀柔文化的挖掘工作,多次以委员提案和发言的形式向政府建言献策,努力打造北京特色旅游、文化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直接安排就业人员60余人,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近几年内在资金滚动发展比较困难的境况下,还抽出30余万元帮扶周边的农村、农民。因积极参政议政,他曾两度获评怀柔区优秀政协委员,三次获得区政协年度优秀大会发言稿件一等奖。

言及自已缘何担任鬼谷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马连忠颇为自豪:我们这里有鬼谷文化!他诠释,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家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时人。因隐居于清溪之鬼谷,自称鬼谷子。相传鬼谷子有隐形蔵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会投胎换骨,超脱生死、占往察来、言无不验。鬼谷子在当地被奉为保护神,每逢圣诞之日,善男信女从四处八方络绎不觉的来到鬼谷庙上香拜神,祈祷得到神明的护佑……他引经据点,从东周诸候割据,华夏大地战火纷飞,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到鬼谷子在云梦仙境创立天下第一家——纵横派,开坛办学,先后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邹衍、徐福、计然等六百多名栋梁之才,流芳百世;从诸子百家争鸣,站在不同角度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到“怀柔天下”即是最早期的APEC会议等,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人耳目一新,拍案称奇!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10)

“这么多年来,他把所有的心血与精力都投入到云梦山这片生态原始景区的保护、建设和发展上,倾其所有,一点一滴地向前滚动,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确属不易!”提及马连忠与云梦仙境山山水水结下的深情厚缘,同是怀柔区政协委员的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宋庚龙感慨万千,追述了当年马连忠委员接过这片景区时,景区辖下的东峪村村委会的干部已连续几年都发不出工资了。他接管景区后的第一年,村干部的工资问题解决了,村民们的生计有了着落……无庸置疑,景区的建设发展,拓延了生态功效,造福了一方百姓,为生活拮据的山民们带来福祉佳音。

统计表明,近三年来,云梦仙境景区收入逾6000万元,利润达2000多万元,上交税金380万元。十三五期间,该景区要达到国家AAAA级景区的标准。

北京房山洞穴景区(厚重神秘的鬼谷文化让人魂牵梦萦)(11)

纤云四巻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深秋十月,是硕果累累的金季,是富有诗意的天时,是心花绽放的瑶池。在金秋收获的十月里,挥笔畅书云梦的山,云梦的水,云梦的人,云梦的激情漂流,云梦的鬼谷文化;期冀敲响云梦鬼谷庐的吉祥之鼓,重拾云梦的百级通天石阶,仰观云梦的“指日高升”,欣庆云梦的今秋丰收,默祷云梦的明年希望和大成,别有一番“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之情怀涌上心头。眺望大山深处崛起的鳞次栉比、炊烟袅袅的农家院,马连忠欣慰:“东峪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可以靠这景区吃穿不愁了呵!”

何处是蓬莱?身在云梦中。吁嗟乎,那山,那水,那人……永远在路上,更高飞翔吧——幽燕仙境孕育的塞外山水,塞外雄鹰!

作者简介:

梓涵。原名:张春莉。曾用笔名:冷月。主任记者,人民政协报首席记者。民盟中央妇委会委员、首都女记协理事,《中国人物传记》栏目主持人、《千高原》杂志副理事长,资深传媒人。

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始终扎根在新闻第一线。采写了大量优秀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采访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及许多重要的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擅长深度报道、人物传记、通讯、散记、诗歌等文体的写作。采写文章被众多媒体转载、转播、好评。十数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新闻奖励。迄今,已写作各种文体的作品500余万字,选辑出版了400余万字的新闻专著等,其业绩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题签勉励。2010年9月,应邀撰写的《追求卓越 笔耕不辍》一文获中直机关优秀论文奖。2011年3月、4月,相继获得首都女记协好新闻奖和纪念建党90周年优秀散文奖。同年6月21日,在首都女记协与北京市妇联举办的中央媒体“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我成长”演讲决赛中获优秀奖,被主持人评说为“是用生命在战斗的女新闻记者”。2015年8月27日,为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撰写的评论《点燃激情 成就梦想》又荣膺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

作为一位长期深入基层一线,追求真、善、美和福慧双修的资深传媒人,梓涵备加关注留守儿童、贫困母亲等弱势群体,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文化扶贫活动等,多次对中、西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实施捐赠。因敬业、勤奋,成绩显著,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人民政协报》年度十大明星人物,获“金牌记者”、“前锋记者”等奖励。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人物传记》及《北欧时报》、《欧洲桥报》、《美国新世界时报》等中外主流媒体刊发、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