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支纪年

我国传统历法都是以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搭配地支(子丑寅卯),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

但是具体怎么搭配呢?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1)

首先我提两个问题:

  1. 天干是10个,地支是12个,10乘以12等于120,应该有120个组合,但为啥干支只有60个呢?
  2. 三国演义里,黄巾军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家都知道,甲子是第一个干支。那么第二个干支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是甲丑,甲寅,甲(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还是乙子,丙子,(丁戊己庚辛壬癸)子?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2)

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答案。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3)

干支的排列并不是,一方固定另一方变化,比如甲子、甲丑、甲寅、甲卯........或者乙子、丙子,丁子......而是双方同时按照顺序变化,甲子、乙丑、丙寅......

所以一个天干只能对应6个地支,一个地支只能对应5个天干。组合下来,少了一半,所以只有60个。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4)

有趣的是,相邻两个天干(比如甲乙),各对应5个地支,互不重复,而且这些地支的顺序是倒着排的(见下图)。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5)

当然了,这里面的规律肯定很多,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6)

二、干支纪月

首先天干地支的顺序是这样的(下图)。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7)

竖着看,是以天干(甲乙丙丁)为逻辑排列的。

稍微转化一下就是以地支(子丑寅卯)为逻辑进行排列了(下图)。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8)

然后说一下干支纪月,12个地支正好对应12个月份,上图就是5乘以12个月,60个干支对应的60个月,这就是干支纪月。

肯定有人会问,图中,第一个地支是寅,不是子,是不是错了?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9)

没错,就是这样的,子是11月,丑是12月,寅是1月,卯是2月。因为,夏朝“子”是11月,商朝子是12月,周朝子是1月,但是汉朝又改成了11月,以后历代都是这样。所以子月是农历十一月。

然后也肯定有人会问,我知道11月对应子,1月对应寅,那前面的天干该怎么确定?

答案是对应表格,五年一轮回,从甲开头的年份到戊开头的年份5年轮回一次,然后从己开头的年份到癸开头的年份5年再一轮回(见下表)。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10)

为了好记,古人编了诗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三、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差不多,60日为一个周期轮回。但需要注意,不是这个月初一是甲子,下个月三十日是癸亥。古代有大小月,所以并不是正好30日,每个月相同日子的干支并不一样。

那这种情况下,该怎么知道具体干支呢?

干支纪日法对照表2005(浅谈干支纪年)(11)

第一,有相关的历书可以查询。第二,有专门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列举了。

因为有个二八定理,20%的精力可以了解80%知识,而余下20%的知识需要花80%的精力去研究,所以,了解到这就可以到此为止了,性价比是最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