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马保国老师的“接化发”现在已经家喻户晓,广泛应用于生活。

私下想来,确实是这样,说川渝地区的男娃,每天都会用到“接化发”。不信的话,我打个比方。

比如将“接化发”用在做饭,一到中午,幸福的男娃就“接过”围裙,然后把猪油放在锅里“融化”了,等油和佐料完全“化解”了,把菜直接“发”到锅里,最终一盘菜就出锅了。我不禁茅塞顿开,确实很实用。

举一反三,再比如: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写论文,初学者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如何下笔,运用“接化发”原理,即可信手拈来。首先把别人的论文从知网下载下来,文献下载就是“接”的过程;然后呢,我们再把下载的论文进行自我“消化”和吸收,这就是“化”的过程;最后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形成最终文字,“发表”在期刊上,这就是“发”的过程。

“接化发”太有哲理了,文化瑰宝,应用广泛,一句话,高手在民间。

马保国老师最新语录(想不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