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开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过半,我们也迎来春节过后的元宵节。然而在古时候,正月十五也被人们称为“上元节”,以观灯习俗为主,家家户户都会燃灯拜佛,以祈祷国泰民安,家人平安顺遂。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1)

关于上元节,除了吃汤圆、猜灯谜这些常见的习俗之外,还有许多热闹的老传统,如今虽不普遍传承,却也是老一辈人所坚持遵守的,既能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而且还寓意祥和更安康。今天我们不妨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送花灯

上元节在古时候也有“灯节”的说法,在正月十五这天,官员百姓们都会燃起自家门前的花灯。若有女儿已进入孕期,通常也会送上一大一小两个花灯,保佑母女平安。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2)

此外,家中有刚结亲的儿女,娘家人会送上一两盏小花灯,意为“添丁”,同时也有愿小两口婚后福运连连、吉祥如意的含义。

2、舞狮子

在我国的各个传统节日中,经常会出现舞龙舞狮的活动,上元节这天也是如此。古时候人们认为狮子是祥瑞之兽。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3)

而舞狮的热闹景象不仅能渲染节日的喜庆氛围,更是象征着消灾除害,给人们带来吉祥福运,而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仍然有很多城市会在元宵节时举办舞狮活动,成为中国人过节的代表性习俗之一。

3、祭门户

上元节这天,古时候人们会有祭门户的习俗,将杨树枝插在门框上面,门口放上一碗豆粥或是酒肉伙食插上筷子,给来往的神仙提供饭食以表诚意。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4)

如今很多老一辈人仍会在元宵节有上香祈福的习惯,既是纪念先祖,也是为家里人祈愿求福,保一家人平安健康。

4、散百病

祭拜过神仙先祖,人们在上元节也会有出游活动,姑娘们通常会穿着节日盛装,人多的时候也会结伴而行,步行至各个地方,以散步的形式消灾除难,为家人做祈祷,俗称“散百病”。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5)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姑娘们在散步途中见到桥一定要走过去,意为去除病痛,保佑家中老人平平安安。

此外,上元节这天也常有吃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小编也为大家带来2种南北方朋友们都爱吃的糕,老少皆宜,好吃寓意佳!

1、枣糕

在众多糕点之中,枣糕的历史算是比较悠久的,因为大枣本身就有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营养丰富还自带甜香味,所以松软的枣糕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较为喜爱的糕点,好吃不上火,也有来年平安顺利的好兆头。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6)

现如今枣糕也有不同做法,七度方益颜糕就是较为新颖的一种,比起传统的枣糕来说更倾向于轻便的零食包装,小颗粒状的形态一口一个吃起来更方便,而且还有枸杞、玫瑰等成分添加,味道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7)

在成分配料上,七度方益颜糕同时也很注重甜度的控制,用木糖醇来代替蜂蜜帮助调味,相比来说甜味要更淡一些,而且热量更低,对身材有严格管理的朋友也能放心吃,滋养更解馋。

2、年糕

和松软的枣糕相比,年糕的绵糯口感更受年轻人的喜欢,而且它的做法非常多样,除直接用年糕条蘸蜂蜜吃之外,还可以和芝麻、桂花等配料相搭配,做出不同风味,各具特色,但都软糯清甜,美味十足又饱腹。像正月十五我们可以用年糕和排骨一起炖,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8)

近些年很多朋友会直接吃点七度方五黑糕来代替,它便是以食用价值较高的黑芝麻作为主成分,经过九蒸九晒的加工方法与黑米、桑葚和黑枸杞相融合,构成新奇独特的清新美味,入口甜而不腻,刚好符合大众普遍的口味需求。

上元节和元宵节区别(正月十五上元节)(9)

当然七度方五黑糕依然是用糯米粉来保留年糕的软糯口感,此外也并没有额外添加任何成分,做成的小糕点吃起来绵密清爽,不管是当作主食还是饭后甜点都很不错,适合和家里人一起分享来吃,更是趣味多多!

小贴士:上元佳节,圆月高挂,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各种习俗的传承不仅是为了文化的弘扬,同时也是保留中国年的喜庆氛围,大家忙碌之余,也不要忘记在这天尽量陪伴家人,来年也能更加顺遂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