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总有理由想走总有借口(思路是个好东西)(1)

如果有得选,我们当然喜欢选一些干活麻利思路清晰的人。、

然而有太多的人,可以把自己捯饬得整整齐齐,体面大方,但是做起事情来,就是一团麻。

他们绝对不是笨。现在不少写字楼里的公司,招人的门槛并不低。基本大专起步,招进来的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语数基础知识和对世界的通识上,已达到了大部分日常工作所需。再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出来之后,个人基本的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动手能力上,不会有太大问题。在智商硬件上,也没有多大的鸿沟。照理说,是很好的人力资源了。

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做事没有章法。

有一些,可能是读书太多,思维模式被套住了,做起事情比较死板。比如说,有的人特别特别“认真”,在入职培训的时候,一个瞌睡都不敢打,把公司规定的工作流程,记得一清二楚。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工作流程非常重要,是踩过很多坑之后,一个一个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遵守好流程,一般就能规避掉很多潜在的风险。

但是有时候,好的事情如果不经过思考,不好好吸收消化,好好运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流程中规定,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做到位,就可以进入第三步。如果对工作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就会知道,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并联,而非串联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两步在逻辑上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只是在流程描述中给出了一个随机的顺序。

但是,有的人就想不通这个道理,为了流程而流程,死板地按流程来做。一定要先第一步,然后第二步,再然后第三步。而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先满足的是第二步的条件,并不满足第一步的条件,很多事情,就这样被卡死了。等到一步步条件满足做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也有一些,他们原本有自己的一套做事计划。一旦受到外力干扰,就炸成了一团乱麻。他们一般都有很好的计划性,但是计划有余,应变不足。如果事情按照计划走,他们会把一切完成得近乎完美,最挑剔的老板,也挑不出什么毛病。然而,一旦事情的发展,跑出了预先设想的轨道,他们就会变得手足无措。甚至对其他人的工作,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负责内部管理的人员,平常做事一般井井有条。但和业务部门打交道时,每个人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业务常常会对原先的计划作出调整。有的内控比较会灵活处理,在大框架下做微调。有的就搞不清楚状况,遇到强势一点的业务人员,他们也会调整,但是接下来要怎么做,就会很头疼。如果后面又出现小问题,他们往往就炸了锅。

其实按照做计划的初衷,计划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工作步骤,而只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大致把握。遇到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做一些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之所以头疼炸锅,思来想去,真的就是思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