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宪德

到了武陵源,到处矗立着"魅力湘西”、"千年神秘大戏,不看后悔千年″的广告牌。尽管之前已欣赏过张家界野外大剧场的实景剧《天门狐仙》,宁乡的《碳河千古情》,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但我们还是决定观看下午第一场,凸显浪漫湘西、神秘湘西、激情湘西、快乐湘西风情的《魅力湘西》。

寻觅一次久违的乡愁(乡愁乡味静心赏戏越千年)(1)

当然,这种大型实景剧,一是为各地游客量身定制;二是取材于当地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三是糅合了杂技艺术和民间绝技;四是注入了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五是融合现代高科技声光技术;无疑是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

帷幕缓缓启动,火鼓拉开序幕。只见身着土、苗服饰的男女鼓手在火光中,奋力擂起双面大鼓、中鼓。踏着鼓点的节奏,欢快起舞。鼓起豪情,激起狂野,展示魅力湘西的魅力。叩击受众的灵魂,带入神秘而古老的意境。

寻觅一次久违的乡愁(乡愁乡味静心赏戏越千年)(2)

接下来根据沈从文原著《边城》改编的“千古边城翠"。用舞美将翠翠的质朴,纯真,美丽与天宝、傩送三人的感情故事,将人性的善美,在灵动自然的山水中纯美演绎。一叶小舟,一条清流,一簇桃花,一众美女。将翠翠姑娘对爱的渴求诠释得活灵活现。

“追爱相思楼”。爬楼追婚虽是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求爱方式。但是通过演员双腿驾梯,通过叠罗汉等杂技艺术体现出来。加上俊男靓女的伴舞。这种原生态的爱情,澄澈如泉,浓烈如酒,还是给人带来怦然心动的视觉冲击。

寻觅一次久违的乡愁(乡愁乡味静心赏戏越千年)(3)

“悲喜哭嫁歌”。哭嫁也是湘西苗族土家族少数民族的习俗。闺女出嫁前,哭爹哭娘,哭兄哭姐,哭弟哭妹。那份难舍之心,那种离别之痛,那种缱绻之情。通过"新娘"的原声倾诉,潸然泪下。这种明哭暗喜,欲走还留的缠绵表达,实际上完成的是最动人的感恩。

寻觅一次久违的乡愁(乡愁乡味静心赏戏越千年)(4)

“狂野茅古斯”。茅古斯,土家语亦称“古司拨铺”。是土家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是土家族为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本人原只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一掠而过。没想到能在现场观摩这种既有舞蹈雏形,又有戏剧的表演,两者杂糅交织的艺术形式。真是一睹为快。

寻觅一次久违的乡愁(乡愁乡味静心赏戏越千年)(5)

“柔情马桑树”。马桑树儿搭灯台,是地道的流传已久的桑植民歌。春的温暖催生着灯台树的枝丫,它奋力生长,缠绕上马桑树的枝条,从而两相依偎,永不分离。舞台上,一对男女紧缠螺旋上升的绸缎,旋转飞舞,深情婉柔,动人心弦,是中国式古典爱情的又一曲颂歌。同时它又将保家卫国和男女恋情完美结合,荡气回肠,久唱不衰。

“英魂归故乡”。舞蹈将神秘的赶尸融入了浓烈的家国情怀。故事撷取湘西罗荣光将军,以67岁高龄率兵抵御八国联军,血染大沽口的史料,彰显血色湘西的英雄气概。哪怕只剩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家门口,魂归故里,魂归父母身边。其场景令人唏嘘不已。

“飞刀绝技”。湘西的神秘何止放蛊、赶尸,锁蛇、定鸡。虽至今科学无法解释,但在傩巫思维统摄下,创立的一些巫术、绝技、硬功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见两名飞刀传人在观众惊悚的目光下,准确无误的完成了各种飞刀表演。现场一名观众战战兢兢被请上台,也在惊恐中配合完成了表演。

“情定女儿会”。农历七月初九,是土家族的女儿会。这一天,土家儿女打扮的漂漂亮亮,干净利落,以歌为媒,以情为凭,以太阳为证,以月亮为引,寻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节目进行当中,主持人现场抽点四名男性上台,换上宽大的土家服饰。其中必定有一位不配裤带,让他提着裤子,手牵“新娘”,步入新婚殿堂。这种逗乐的噱头,的确让人忍俊不禁。

一个多小时的视觉盛宴完美收官。雨幕中,我们又匆匆到武陵源核心景区风味小吃集聚地,赶赴另一场味觉盛宴。

(图片/作者)本平台文章,欢迎转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