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1)

导演冯小刚。图/视觉中国

与其说观众素质不行,倒不如说,这届电影人的素质不行。

文/丁S

素来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最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火力全开地炮轰:“中国垃圾电影这么多,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去捧这个场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往往垃圾电影票房还很高。”

这番言论自然引发了轩然大波。不过网友们早就在如今的互联网世界中锻造了一副“火眼金睛”——每当冯导触发“小钢炮”技能,接下来必有冯导新作上映。

2007年《天下无贼》上映时,破口大骂记者;2008年《非诚勿扰》上映时,怒怼舒淇黑粉,获得“护舒宝”称号;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时,炮轰孙海英“被激情烧坏了脑子”;2012年《一九四二》上映大骂观众;2013年《私人订制》上映炮轰影评人;2015年《老炮儿》上映,怒撕同档期电影;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手撕王健林……

如果冯小刚没了那些被他骂为“垃圾”的观众,能否有今天的成功?

可笑:影院缺乏好电影,观众反倒被“垃圾”

想想当代人的周末生活,好不容易得个空,你左手拿着烤得发焦的爆米花,右手挽着父母/对象/朋友,看了一部令人一言难尽的烂片,正想吐槽之际,银幕上突然打出一行友情提示:如果你觉得本片太烂,那是因为你太“垃圾”。还有比这更加厚颜无耻的不?

对于冯小刚的炮轰,北大教授戴锦华表示:“责任当然不在观众,而是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院线在票房分成中的比例过大,严重挤压了制片方的生存空间,增高了电影盈利的难度,导致了电影变得过度商业化。”

经常去电影院的朋友一定“感同身受”——中国电影院的“排片率”实在是“金钱至上”,想看的文艺片往往排片率极低,低就低了,还往往安排在上午档;与此相反,无论口碑好坏,大片的排片却是屹立不倒。有的时候,你想跳过“烂片”,那可能还真的“无片可看”。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2)

2016年5月,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上映,口碑高,而排片率极低。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6月,《小时代》在20个城市的首日排片高达45.01%,打破中国影史全项纪录;而豆瓣评分2.9、享有“负口碑”的影片《天机·富春山居图》上映时达到35.6%的排片份额,最终以2.9亿元票房“完美收官”。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由王家卫投资的口碑之作《逆光飞翔》等影片则票房惨淡。

营销本无可厚非,然而“烂片云集”让观众“无从选择”,而“好片”也会因为市场的“不选择”而慢慢销声匿迹。这样的畸形排片,将观众置于“被选择”与“无从选择”的怪圈,应该说中国观众是受害者才对。

也就是说,还有大量对电影内容有要求的观众,包括文艺青年和迷影人,他们对好电影的支持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出来。所以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简直就是中国电影观众的“春运”,通宵排队购票者年年屡见不鲜,今年更是有提前几天就去影院购票的新闻。

八点抢票,他们五点就起,打开APP抢购页面,盯着购票页面目不转睛,可是只要八点一到,热门场次的电影票还是会在一分钟内被彻底抢空。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3)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抢到票的观众得意洋洋地晒票。从背后排片表上很多都没有在国内上映。

而日前在国内公映的印度票房冠军作品《摔跤吧!爸爸》,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影片首周票房突破8600万,这个票房成绩,还是在影片遭受“排片打压”的情况下取得的。

据了解,该片在国内上映首日,万达院线给出的排片率仅有3%,多数影院只安排了高价VIP厅场次的待遇。让国内电影人和院线打脸的是,随着《摔跤吧!爸爸》口碑的持续发酵,其排片占比也一路飙升。普通观众不是傻子,更没有人和钱过不去。

细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还不是大家想看的高质量片子很少能够在影院中放映。你不去批评电影市场的糟糕现状,反倒怪观众们害了中国电影,这到底是蠢还是坏?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4)

印度电影屡屡拍出令世界喝彩的好电影。图/《摔跤吧!爸爸》

可悲:只认IP不走心,电影人素质成问题

影评人@电子骑士说:“如果将中国导演和观众的素质水准分别与北美做对比,我宁愿相信导演们的差距比观众差距大多了。”

除了院线和发行上的问题,中国电影作品本身亦是堪忧。这些年,很多热钱涌入电影行业,盲目、功利、短视的投资方式,导致在项目选择上往往急功近利,“捞一发就跑”是许多投资人的心态。而在当下“IP时代”,“现在不谈IP,都不好意思谈电影了”亦是当今电影圈的现状。

然而,随着“雷声大雨点小”的IP电影蜂拥而至,大家不难发现:且不论艺术价值,IP电影多的是PPT般的人物特写、令人尴尬症发作的演技、情节空洞的超长MV、不接地气的人物设定……于是,票房口碑自然一路下滑,同时也实力证明:IP并不是万金油。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5)

电影《盗墓笔记》剧照。这部电影根据热门IP改编而来,豆瓣评分4.7。

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IP改编电影的数量占比17.2%,但是票房占比超过45%。

毕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过于强调IP,往往会将视线聚焦于粉丝经济而忽视了“内容为王”的真理,用“短平快”的敷衍态度抛弃了“走心”的姿势,也是如今华语烂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很多电影人还不思进取。他们在还未出名之际,可能还满怀着宏大的“艺术理想”,拍出过不少具有独立精神、人文关怀的佳作。然而如今却早已把电影当成赚钱工具,对电影没有敬畏之心,忽略了拍电影的真正意义。

所以,与其说观众素质不行,那倒不如说,这届电影人的素质不行。少一些“钱导演”“潜导演”,多一些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推敲剧本、琢磨镜头、思考剪辑的电影“工作者”,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质量的电影作品。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6)

IP电影《何以笙箫默》,豆瓣评分3.6。

可叹:好电影不是打嘴炮说出来的

作为一个导演,当然还是应该拿作品说话。

虽然冯导平均每一两年都有作品诞生,但如今提及冯小刚,想必大家还是对其过去的“冯氏喜剧”最为念念不忘。

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20年间“冯氏幽默”深入人心,让中国人重拾一种荒诞的力量。而冯导更早年间与郑晓龙编剧的《大撒把》《遭遇激情》,更是让不少文青回味无穷。

然而这20年间,冯小刚不仅见证参与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也完成了从“冯裤子”到“六爷”的完美蜕变。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7)

冯小刚导而优则演,凭电影《老炮儿》拿下了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大奖。

在去年底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里,冯裤子还不是现在的冯导——

彼时的冯小刚,还是能把王朔的小说一个字儿都不差地背下来,屁颠屁颠跟在王朔、叶京、郑晓龙等大院子弟后面战战兢兢的“冯裤子”。

冯小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就写道,较早离开“大院”的他,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年轻时还挺自卑。虽然当时的冯小刚,远没有今天的身价地位,甚至还在为“如何在这个圈里生存下去”而发愁,但却真的是“拼命三郎”,也很用心地在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好电影。

老梁说冯小刚的秘密(小钢炮冯小刚又开轰)(8)

冯小刚导演作品《甲方乙方》,评价甚高。

然而成名之后,尤其是近年来也算在电影圈里熬成了“爷”,冯导的好作品不见多,言辞却刻薄了许多。《一九四二》票房惨败,他骂观众根本不懂什么叫好电影;《私人订制》口碑仆街,他表示要和影评人势不两立;怒骂看盗版的人“畜生不如”,怼网友、撕记者更是“家常便饭”。

许多人每到年末,都会想起《甲方乙方》片尾那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那就让这个句式结束这篇文章:二十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当年的冯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