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怎样写好看(写好正字)(1)

全文字数:1560 字

预计阅读时间:4 分钟

日常工作中,“正”字用的次数比较多,特别是在统计选票时,用“正”计数已成习惯。据说该计数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清末民初,戏园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那时还没有门票,戏园就安排“案目”在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便在大水牌上写出一个“正”字,标明案目的名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以此类推。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

这种方法随着门票制的实行而被废弃了,但作为一种简明、易懂、方便的记数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很受大家欢迎。现在很多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时,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在字典中查一下,和正字相关的词很多,特别是和人品、修养有关,正义、正气、正派、正统、正道、公正、清正、端正……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也是大家希望能具备的气质。为何喜欢“正”?往大里说,“正”寄托了人们对人格道德的期望,往小里说,“正”体现着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正”的反义词大家一看,甚至会乐,如:反、邪、负、侧、歪、倒、副、偏等,没几个人愿意这样。

有人说,“正”字五画,和人体特征有点像:目正、眼莫花,花必乱;口正、嘴莫贪,贪必失;耳正、耳莫偏,偏必迷;手正、手莫伸,伸必捉;腿正,腿莫懒,懒必废。当然,归总一点,就是心正、人正。

既然都希望正,那么如何“正”?把正字拆开来就能解释清楚。

守一而止。行有所止,知止而行,《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清学者周希陶《增广贤文》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都表达了要知足、知止的意思。做人做事做官最重要的是清楚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懂节制、有分寸、守规矩,一想到红线就提醒自己,一碰到底线就赶紧回来,一看到高压线赶紧向后退,千万不能有了一次还有再一次,一次一次下去不收手、不停止,最后也就掉入泥坑爬不出来了。

一心向上。干部只要心中有“正”,自会“善养吾浩然之气”,横不攀,竖不比,一笔一画写好“正”字,一言一行正身正己,守廉如玉、慎终如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下“正”字长存。清朝张伯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走马上任福建巡抚后,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均悄然离去。

有上有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上进心,正确对待去留,上不骄、下不馁,毕竟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有上之时,也有下之时,上任时要想到卸任时接任的人怎么想?下属和群众怎么评价?会在背后给你骂还是给你点赞?想清楚了,就能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好手中的事情,而不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北宋苏轼,才能誉满天下,仕途起起落落,但不论在哪,都能想着百姓,为百姓做好事实事。

写“正”容易,行“正”最难;正一时易,正一世难;正一事易,正事事难。不管如何,写好正字都要从“一”开始,以“一”结束,也就意味着字要一笔一画写,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作风要一点一滴养成。为人亦如此,横平竖直,不歪不斜,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个岗位。

希望每名走上新岗位的干部,不忘初心,堂堂正正做官,端端正正做事,清清正正做人,走正道、持正义、树正气,当好“正”字官。简单一个正字,不仅仅是五笔画,更多是背后蕴含的做人做事做官、干事创业创新的道理,仔细品味“正”字之美,韵味尤深,收获良多。

来源:秘书工作 作者: 陈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