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老人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牲口)(1)

以前一个牲口交易场

《汉语词典》给“牲口”的解释是“拼音 shēng kou,牲畜的俗称。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的意思,是包括鲁西南在内的北方方言大区的一个通用词汇。

“牲口”一词,古就有之,如《通典·食货七》中一句“自十三载以后,安禄山为范阳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口,不旷旬日”,《明史·职官志三》中一句“其外有内府供用库……牲口房”,《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中一句“分付叫把牲口牵到后槽去”,《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中一句“那几个人都上了牲口……那一羣马泼剌剌的如飞一般也似去了”,还有《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一句“此刻正是沿途大水,车断走不得,你难道还能骑长行牲口去不成?”等等皆有“牲口”一词使用。

在鲁西南方言里,“牲口”也可以单指牛、马、驴、骡一种、一只,也可以指多种、多只,如“你干啥去?”“我去喂牲口去。喂饱了牲口,我就套牲口,咱俩赶车马车到公社里快点把化肥拉回来。”“你快去把,挑匹安稳的牲口驾辕,咱稳当着走”。有的时候,也用“牲口”一词来骂人、批评人,如“你就是一个牲口,人事不干一点”,再如“你还学牲口尥蹶子,这活就得你干,不干不中”。

以前,围绕“牲口”,也有好多相关词语,如“牲口棚”、“牲口栏”、“牲口槽”、“饮牲口”、“喂牲口”、“配牲口”、“赶牲口”、“喂牲口的”、“牲口不上膘-料不到”、“比牲口多一张人皮”等等,如今,鲁西南农村都是机械化种田了,农家很少有养牲口的,说“牲口”一词的频率很低很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