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距离秦并天下还有57年的时间,熟知历史走向却早就看出了各国必然倾覆的命运,此时战神白起率领黑衣军团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1)

没有人注意到汨罗江畔的落寞身影,披头散发,形容枯槁,走投无路的三闾大夫孤苦无依地行走着,唇齿间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直到后来,太史公故地重游,隔着时空与之进行一番交谈后,挥毫写下了名扬千古的《屈原贾生列传》。

从此之后,文人跳湖殉国似乎成了一种象征……

生生不息

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写下“五十年来,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后,毅然决然投入颐和园的昆明湖,如今人间为人传诵最广泛的是他的著作《人间词话》,然而先生风骨却不可再见……

时空轮转,悲剧在1966年秋天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北京西城的太平湖畔,一位老人徘徊良久,最终走上与屈原和王国维同样的道路,投入冰凉的湖水中。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2)

如果有机会回到历史的现场,我真想拦住他们,就像汨罗江渔父劝阻屈原那般,虽然结局不可逆转,但是我可以了解他们凄凄惨惨的内心,到底是何样的屈辱和苦难,使得他们放弃最宝贵的生命。甚至我多想他们可以和明朝末年的钱谦益一样,抱怨一句水太凉,而后投入另一番天地。

老舍先生的独子——舒乙

可惜,他们若是那样做的话,他们便不再是他们。

还是1966年的秋天,北京西城太平湖畔,老人的尸体已经被工作人员捞到岸边,他口袋里的证件明明白白告诉众人,他叫舒庆春,或许对这个名字,我们过于陌生,他还有另外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老舍。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3)

没错,就是那位出现在我们学校课本上的老舍,《济南的冬天》似乎还在记忆中盘旋着,《草原》清鲜的空气在记忆中的某个通道还在汩汩地流淌,《骆驼祥子》里的的小福子大概还在小说的中场无助地哀怨……

先生却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成了永远不得相见的生死。唯一的儿子舒乙赶到现场时,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离开家门前未曾留下只言片语,涉及自己将要离开的话题,多年后再次回忆起当年的画面,舒乙隐约记得父亲问到母亲,家中的钱可否应对日常开销,听到母亲的答案后,舒乙仿佛记得父亲说了句:“那就好。”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4)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秋日清晨,父亲照常出了门,却不想这一分开竟然成了永别。舒乙泪眼婆娑地凝望着父亲的尸体,古都秋日向来凄凉,然而他却并无多大感觉,父亲冰凉的尸体一动不动,他高声唤了数千遍父亲,确认父亲再也无法给予他温暖的回应,他便一直保持沉默。

他忘不了父亲温暖的手掌在自己头顶抚摸的力度,恰到好处地爱抚;他忘不了父亲对自己的殷殷期待,若是没有天赋从事文学创作,不妨学一门手艺糊口,哪怕是木匠、车夫也好。

后来他考上苏联的大学,学习的是木材水解合成材料专业。父亲很是开心,逢人便夸儿子有出息。那时候他和自己的姐姐妹妹是多么幸福,只这刹那间,家庭支离破碎。你明白自小生活在众人欣羡的生活,后来瞬间跌落低谷的感觉吗?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5)

原来父亲是人民艺术家,1966年来临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被剥夺,成为人人欺辱的右派。父亲出身晚清贵族,祖父曾在与外国人的斗争中殒命,因此父亲自小没有品尝过优越的生活。幸得好心人帮助,父亲得以进入学堂读书,天资聪颖的他后来获得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父亲先是到英国。

后来他通过研究父亲的生平,明白那是一段于父亲而言极其重要的生活经历。在英国他接触到了英国著名的作家哈代,父亲表示过哈代对他的创作影响极大,《老张的哲学》有些向其学习的意味。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6)

回国后的父亲常年忙于公务,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提到父亲,大家都称呼他为作家,因为父亲的影响,所以在学校和公司大家都不可避免地对他肃然起敬。

可是父亲走了,是以“罪人”的身份走的,那一刻他明白,原来的舒乙必须换一副姿态重新生活,继续夹起尾巴做人。他小心谨慎地活着,像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那般谨慎,唯恐棋错一步,被人抓住把柄。

有些种子会在不经意间在心中发芽,就像对父亲的好奇。之前他并未过多地阅读父亲的著作,对父亲的了解不过是止于生活,以及口中常常呼唤的那一声父亲。面对着父亲的尸身坐了一天一夜后,他不知不觉对父亲的精神起了好奇心。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7)

究竟是怎样的灵魂,在面对何样的境遇下,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他辞去原来的工作,投入了研究父亲的工作,愈是研究他愈是发觉父亲的伟大。为避免嫌疑,站在研究角度的他常常以老舍先生称呼父亲,目的就是告诉众人,在研究工作上,他向来是兢兢业业,毫无偏私。

后来他发现了压倒父亲生命之弦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样一个疯狂的时代,真善美被极度践踏的时代,良知早就成为一件天下少有的奢侈品。作家浩然和草明曾公开批判过老舍先生,后草明曾亲自拜访母亲,向母亲忏悔自己的罪过。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8)

浩然却从未公开承认过自己的过错,相反他觉得自己毫无过错,犯下过错的是老舍先生的家人。据说当时老舍先生和夫人的关系极度恶劣,导致他心情糟糕,才致使后来悲剧的发生。

结语

唉,置身天地,人如蜉蝣,何苦抱着固有的偏执遗憾终身呢?倒不如坦坦荡荡,笑看世人,岂不悠游快哉,然而,世人多看不透名利关口。

老舍在1966年投啥湖:1966年老舍跳湖自尽(9)

希望悲剧在未来的历史上不要再次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