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听到不少俗语,有的俗语一听就懂,有的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话大都是从古流传至今,既通俗、又简单,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有这么一句俗语“喂狗别喂饱”被众人熟知,不能把狗喂饱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它的精华在下半句,老实人必学。
上半句并不难理解,虽然民间常说“能吃是福”,但为了健康着想,大人平常也会教育孩子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吃个七分饱就差不多了,如果吃得太多,就容易积食,难以消化,对健康不利。同样的道理放在狗身上也适用,更何况一开始,人们养狗都是为了看家护院。
古代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家里养鸡报晓,养狗护院。如果给狗吃太多食物,它很容易就会发胖,甚至因为半天消化不了、变得行动迟缓、睡意连连。这样一来,狗看家护院的作用必定大打折扣,再勤劳的狗也会倦怠下来,以为自己除了睡就是吃,不用“工作”了。
这其实涉及到了传统文化中“过犹不及”的智慧。这个词是孔子提出来的,他认为,凡事做得过头,就跟没做到一样,都不合适。孔子一生都倡导“礼”,但他评价自己的两个学生子张、子夏时,却说子张总是超过“礼”的要求,子夏总是达不到“礼”的要求,都不好。
而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经验让他们认为,这种说法确实合理,“中庸”才是王道。所以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互相矛盾的俗语,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有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凡事不能过头,类似的说法在俗语大全《增广贤文》里收录了很多,对于世情百态,俗语反映得最清楚。这句“喂狗别喂饱”的下一句就是“对人别太好”,善良是被老祖宗推崇的品德,但老祖宗从不认为善良是一个人的所有。对人家十分好,不代表就会获得十分回报。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乞丐去一个男子家中乞讨,男子给了他10块钱;第二天乞丐继续上门,男子又给了他10块钱,就这么持续了两年时间。两年后,乞丐登门却没拿到钱,询问原因,男子回答:我结婚了,要养家。乞丐大怒:“你用我的钱去养女人跟孩子?”
这属于典型的强盗逻辑,但却是对人太好的真实结局。很多时候,人藏起自己的善良只是出于无奈,因为很多人习惯了你的好之后,就会索取无度,让你拒绝不了,最后吃亏的人往往都是自己。无论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同事,这个道理都适用。
老实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人特别好,不知道怎么拒绝他人要求,每次想到要拒绝别人,就感到不好意思;殊不知“升米恩,斗米仇”,对人过度的好就是亏待自己,这其中的度需要好好把握,这句俗语说起来简单,却没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但还是希望大家善待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