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步。

“没有仪式和象征,就没有民族”。作为一场具有强烈表演性质的仪式,学者也指出,阅兵能加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选择。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1)

今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再一次振奋了全体国民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向伟大复兴继续前进。

既然是阅兵,自然少不了那些武器装备。“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战争给武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着这些武器,人们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真枪而无实弹?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2)

41年苏联红军在红场阅兵,就是荷枪实弹

阅兵仪式,对于振奋国民精神意义到底有多大?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这个问题很难有切身体会。

1941年的苏联人民,特别是莫斯科人民,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41年冬天的红场阅兵之后,就带来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苏军扭转了颓势,一步步摧毁了德军。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3)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投入390万军队,苏联在西部防线的部队约有320万人。战争初期,由于种种原因,苏军频频吃败仗,一直到11月份。

11月初,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期。180多万德军,1700多辆坦克,1390多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业已兵临莫斯科城下。德军先锋机械化部队最近距莫斯科仅有25公里了。为了鼓舞苏联士兵的士气,斯大林等苏联高层毅然决定:传统的十月革命节阅兵照常举行。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4)

阅兵带给苏联红军部队和人民的鼓舞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对于这次阅兵,英国《新闻纪事报》当时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后来的战争过程和结果给此做了准确的“认证”。这是一次荷枪实弹的阅兵,阅兵仪式结束后,受阅部队直接开往前线继续作战。

11月中下旬,苏军在多个方向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并耗尽了德军的预备队。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能活到苏军攻克柏林的那一天。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5)

1981年埃及阅兵,国家领导人却命丧于此

其实,大多数阅兵式都是没有实弹的。道理很简单,确实没有这个必要。特备是1981年,埃及阅兵惨痛事件后,各国都不允许有实弹出现了。

1981年埃及阅兵时,总统萨达特却被携带实弹的埃及士兵射杀,不止于此,此次参加阅兵的埃及政府高官几乎被一锅端掉,损失极其惨重,成为了世界上有历以来最惨的一次阅兵仪式。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6)

萨达特当选为埃及总统以来,对埃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埃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他执政以来,埃及收回了大片的国土,国家内外形势一片大好,

1978年,在萨达特的努力下,埃及与以色列恢复和平状态,因此联合国还授予了他诺贝尔和平奖。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7)

1981年,埃及政府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开始后,萨达特在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到达指定位置,开始进行阅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榴弹炮分队到达萨达特阅兵的看台时,六名士兵突然调下牵引车,手持装备实弹的冲锋枪、拿着手榴弹,对着主席台进行疯狂扫射,随后就是手榴弹的爆炸,萨达特和一众政府高官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虽然制造惨案的士兵时候被判处了死刑,但是这次阅兵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这一次的教训太深刻至今不敢忘,此后各国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在阅兵仪式上就没有实弹出现了。

84阅兵全过程(从荷枪实弹到真枪无实弹)(8)

扪心自问,阅兵式有无实弹,对于受教育、受鼓舞的普通国民来讲,又有什么区别呢?历史不会忘记,在兵临城下之时莫斯科进行的盛大阅兵仪式。历史也不会忘记,中国革命先烈付出的流血和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