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网(本网记者 张秋宜)9月14日晚,正值中秋前夕,2016“精准扶贫 文化惠民”广西文化赏月行暨中秋非遗展演活动在黄姚举行,赏婵娟,唱古曲,今晚“非遗”与秋思齐落魅力黄姚。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1)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2)

古戏台上,歌声悠扬。

古戏台跨越滚滚历史长河,每一处斑驳都有它独家的记忆,今晚古戏台灯笼高挂,古曲悠扬,一群上了年纪却仍是年轻态的老年人,为台下拥挤的观众唱了一曲又一曲。

身着一袭花色旗袍的贝秀霞奶奶刚从戏台上下来,贝奶奶今年73岁了,是本命年,风韵犹存,贝奶奶用桂林话为观众们唱了两个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场(文场:一种戏曲的种类。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小曲等。是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汉族清唱艺术,尤其是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汉族曲艺形式。文场音乐委婉缠绵,柔和抒情,二文场音乐分为:大调、小调、码头调、过场音乐等四个部分。),分别是《五娘上京》和《双下山》,热情的贝奶奶还向记者介绍了这两个故事,贝奶奶说:“广西文场种类繁多,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刚刚那两个故事是用桂林话唱的,很多人都听得懂桂林话,看到大家听得认真,我很高兴,我会一直唱下去,唱到百岁,让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戏曲。”

谢振铃和刘娇英老夫妻则给大家带来一首《天路》和《梦中的草原》,把观众带入拥有天堂美誉的西藏,黄阿姨在台下跟着节拍也动情的唱起来,黄阿姨说:“这些歌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红歌,现在听来,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像年轻的日子还在昨天一样,刚刚还听到了地道的文场,今晚来黄姚真是来对了。”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3)

点蜡烛的阿姨,透着慈母的温情。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4)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5)

一个领了花灯的小朋友。

大荔音乐非物质遗产(赏婵娟唱古曲)(6)

黄姚夜色。

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商贩,卖花灯,卖小吃,星罗棋布,纯朴的黄姚妇女,摆出自家酿制的黄姚豆豉,用蜡烛获取一份明亮,让黄姚的夜晚更显得温文尔雅。高挂的灯笼则与日月同辉,黄姚小巷,说着一口地方口音的黄姚孩童在得了花灯之后,争相奔走相告,所到之处,满眼都是团团圆圆的人文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