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酒骂座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1)

【历史版】:

使酒骂座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的汉武帝一朝。

安武侯田蚡(汉武帝刘彻的舅舅)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王后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2)

窦婴拜访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为酒醉失礼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来又和我有嫌隙。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3)

”窦婴说:“事情已经和解了。”硬拉他一道去。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起身敬酒祝寿,在坐的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过了一会儿,窦婴起身为大家敬酒祝寿,只有那些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半数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4)

田蚡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5)

灌夫说:“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

座客们便起身上厕所,渐渐离去。窦婴也离去,挥手示意让灌夫出去。

田蚡于是发火道:“这是我宠惯灌夫的过错。”便命令骑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武安侯便指挥骑士们捆绑灌夫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诏令的。”他于是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头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都判决为杀头示众的罪名。

窦婴感到非常惭愧。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获释。田蚡的属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来了,灌夫被拘禁,于是无法告发田蚡的秘事。

失势的魏其侯窦婴最后也被冠上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了。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6)

这句成语也就形象地比喻了那些,酒后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恶果。

【法制版】

酒后乱性这种事,十分常见,有些人就会问了,这个醉酒犯罪能不能减轻或免于处罚呢?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7)

首先,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的“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虽然对醉酒的人犯罪可以参照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规定处罚,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对醉酒人犯罪的不同情况再加以细分。从立法本意分析,如此规定,应是基于此种情况下的醉酒行为人对其醉酒状态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故意或过失,且其醉酒后一般也只是控制能力下降而并非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同时在现实中又难以对行为人是否为规避刑事责任而故意借酒犯罪,以及醉酒犯罪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到何种程度等问题进行准确认定,为防范犯罪分子借酒行凶以求宽免之企图及最大限度地保护无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而作出的严格性规定。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8)

换言之,如果法律不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就可能会让极少数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有意识地借此规避法律,在实施有预谋的犯罪之前大量饮酒,或者借酒实施犯罪行为。这对于预防事前有预谋的故意醉酒后犯罪,惩罚此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注:本文为《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作客天津交通广播电台《古案今说》的文字实录。

大胡子二零,原名尹剑翔,著名历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稗官女史》系列、《青铜时代的妖娆》、《他们曾经这样狠》、《曹魏乱世智囊团》,长篇悬疑小说《鉴宝》、《绝望的密室》等。

成语故事暗箭伤人故事简介(成语里的历史与法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