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网上很有意思的一组评论:

看之前:不就是狗尾续貂嘛!

看之后:我哭得好大声。

故事的开端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以大梁朝局为背景,距《琅琊榜》中萧景琰所创的长林军,已经过了两代,边境战火不断。 故事以长林老王爷王萧庭生、世子萧平章、怀化将军萧平旌两代三人为主线展开。长林府上下忠心赤诚、守护大梁北境,屡获军功,威名赫赫,却遭受朝堂之上无端的猜忌和暗算。

萧平旌与林奚自幼订亲,林奚母亲却带着林奚抗旨出逃,隐姓埋名,她不愿女儿再嫁给征战之人,饱受不知生死、无力相守的痛苦。

萧平章蒙浅雪伉俪情深,身为蒙大统领的后人,蒙浅雪武功了得、善良聪慧,只是苦于多年并无所出。

甘州一战,长林军副帅萧平章被断掉前线补给,困守孤城,身中箭伤,危在旦夕。林奚身为济风堂堂主随黎老堂主前往医治。萧平旌听闻大哥战伤,便火速从琅琊阁下山看望大哥。平旌林奚至此相遇。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关系图(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1)

不论是在金陵,在朝堂,还是在江湖,他们成长的故事都是以牺牲了太多为代价,让观众一阵阵扼腕痛惜,今天,我们从大的方面来盘一盘 比榜一更痛的《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

长林之痛

前期的长林军所向披靡、屡建奇功,忠肝义胆,为百姓称颂。

最后一朝惊变,曾被萧景琰亲手题下军号的王师却被削去军号、除去编制。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或许正如有的人说过的那样,历史都是同构的,读懂了一个朝代,就可以读懂任何朝代,太阳底下无新事。功高盖主永远是杀死武将的致命言论。

“我长林男儿,誓死不退。”

“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

“长林之重,重在保境安民。”

庭生之痛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关系图(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2)

萧庭生一身正气、满腔忠义,最后却在朝堂上的满声非议声中病发而死。

他本是萧景禹的后人,父亲却死于冤案,老王爷自小在掖幽庭长大,受过屈辱,却一身正气。

他小时蒙受梅长苏萧景琰教诲,与飞流为伴。

他教育平旌平章长大成人,温和持正。与平章虽不是亲父子,但胜似亲生父子。

他一直赤胆忠心,尽心尽力辅佐梁帝,与梁帝相扶相持到老。他说自己历两代明君。可又何尝不是因为他本就值得。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关系图(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3)

“你听这风声,北境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吧”

“南境的穆王爷,上个月去世了”

“衣冠葬王陵,遗孤归梅岭”

“萧氏 庭生 ,回家喽”

“忠义在于心,不在于名”

“只要能相聚,自然哪里都好。”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关系图(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4)

旌奚之痛

有网友评价《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成全了旌奚,却也只成全了旌奚。”

但其实抛开他们最终被给定的团圆美满的结局,故事的前期中期,无一不是痛点。

彼时相遇,他们正当年少。一个是金陵世家之子,一个是悬壶济世医女,那时还是老皇帝在世,老王爷和大哥也都在他身边,给足他无形中的依靠,朝局稳定,家人俱健。林奚看似也专心医术,心无旁骛。

可他不知道,从第一次见面时,林奚便知晓他的身份,知晓他是那个与自己曾经订亲之人,一个女子,不能与任何人言说,一边是自己对平旌愈来愈萌动的心,一边是母亲去世前不让她嫁入将门的托付,一边是明显感受到的平旌对自己的日渐信任与依赖,还要偶尔面对自己心爱之人哥哥的试探,这漫长的几年里,没有人与林奚分享承担,她的心里永远压着这一秘密。

“如果奚儿心甘情愿舍弃自己,还请师傅原谅”

后来 平章惨死,他们也因此产生了不可修补的沟壑,不是林奚的错,更不是平旌的错,可他们就这样无法回答从前。

一人上沙场,一人寻药草。一人固守边疆,一人浪迹天涯。

后来,他只能怀念那在金陵城鲜衣怒马,为心上人戴花的模样。

后来,她只能在摘下那花时莞尔一笑,轻抚鬓边,怀念她年少的命中郎。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和琅琊榜关系图(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到底痛在哪里)(5)

一字一帧,都催人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