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城市发展得怎么样

既要看目前的综合实力

还要看可持续竞争力!


扬州高质量发展全省排名(扬州再创新高度)(1)

2019年6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公布

扬州排名第33位

相较于上一次评选排名大幅上升7位

这也是该份权威报告有史以来扬州所见的最高排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些排名意味着什么?

记者请专家给大家说道说道

城市竞争力突破“4”字头

专家:实属不易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共同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作为首席研究员。

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对全国数百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格局,为制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提供启示和参考。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扬州高质量发展全省排名(扬州再创新高度)(2)

谈及这一次飞跃,“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徐海东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8年是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势下,在各城市奋力发展、艰难转型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扬州取得了长足进步,实属不易。

一分钟瞬息万变

扬州“加速度”提升竞争力

曾经有人说,扬州是一个生活节奏很慢的城市。对此,很多扬州人表示不服——他们和大多数城市里的年轻人一样奔波忙碌,扬州的一分钟也是瞬息万变。

扬州高质量发展全省排名(扬州再创新高度)(3)

不仅如此, 扬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双创示范”上,打造出了可供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国家“双创示范”扬州样本;“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文化旅游新品牌,再次打响国际文化旅游舞台

扬州高质量发展全省排名(扬州再创新高度)(4)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扬州“双创”工作

“扬州排名稳步提升,是扬州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院长陈俊金分析说,扬州以承办省运会、省园博会、世园博会、扬马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大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这其中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社会资源承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增强扬州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空气质量还不错

扬州宜居竞争力杠杠滴

一个城市好不好,住一住才知道。城市宜居竞争力讲的就是这个意思。2018年,扬州宜居竞争力列第40位,基本与上届持平;可持续竞争力列第33位,上升了4位。提到宜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吉丹俊颇有心得。

扬州高质量发展全省排名(扬州再创新高度)(5)

吉丹俊总结说,城市层面二氧化碳和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减排和经济增长是关联的。

他分析认为,扬州的宜居,不仅仅是空气质量好,它还包括教育环境、安全环境等7个方面要素,而扬州在教育、安全方面排序全国前列。“这两年,各个城市都在‘宜居’上做文章,扬州能保持这样的水平,得益于扬州市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吉丹俊如数家珍,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及全国文明城市;挖掘减排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市民节能减排意识,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等

“当然,空气质量也是杠杠的。”吉丹俊告诉记者,通过对近5年(2014-2018)来扬州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统计分析发现,平均值为91左右,说明扬州市近年来空气质量还不错。同时,基于相应的预测模型对未来扬州市的AQI指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扬州市空气质量还能继续保持较好的记录。这些就是扬州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发展后劲靠人才

建议发挥城市群体系互补作用

要看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不得不提到可持续竞争力。在榜单上,衡量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6大项评选指标中,扬州的“文化城市竞争力”“知识城市竞争力”优势更加显著。

采访中,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兴、城市兴,人才一流,创新和科研发展才能一流。

据悉,近年来,扬州市大力实施“兴城先兴人”战略,通过高校培育和对外招引,加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助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

“从江苏省扬州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城市竞争力排名基本反映了扬州市实际的经济实力。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快的地方,扬州市未来几年经济增长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陈俊金表示,扬州后期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还是要发挥城市群作用。城市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目前江苏共有15所高校的43个学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这些学科绝大部分在南京。“我们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城市群体系的互补作用,不断推动扬州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早在2012年,吉丹俊就主持过“加快宁镇扬同城化建设研究”,该课题曾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文化精品课题。“在当时的课题里就曾提到,宁镇扬如能同城化,必将是江苏经济腾飞的又一助推器。”吉丹俊如是说。

记者 田文荟

摄影 张卓君

编辑 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