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看到的第一部新片就是《白云之下》。也许因此好久没看新电影,看的时候感触颇多,牵出很多回忆来。先从今年的渊源说起!咱们国内发生疫情后,首位访华的元首是蒙古国元首,他不仅在蒙古族最重要的上元节来的,还带来了30000只羊,令国内百姓心头一暖,士气大振。没过几天,很多网友自发剪辑了跨境赶羊的视频,热热闹闹的脑补了吃羊肉的画面。电影《白云之下》的片中反映的应该是中国呼伦贝尔的牧民家庭生活。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1)

如果没有机会去大草原体会牧民的生活, 这部电影可以让人很好的感受社会转型期牧民的变化。这部电影的画面和生活气息切合到了完美的程度,看完电影以后想吃羊肉、喝奶茶,还想在大草原策马奔腾 ,难怪它斩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2)

电影《白云之下》讲述了蒙古族牧民家庭的一对夫妻因追求不同,不断产生矛盾,最终终于明白了对方想要的和自己想要的生活。电影看上去是讲一个故事,但又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富含着更多的是牧民世代思想文化的变迁。社会一直在变迁,思考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应该关注的是社会个体,比如片中的萨如拉和朝克图,他们就是很好的参例。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3)

镜头一开始就是萨如拉到处寻找朝克图的声音,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观众可能脑海中马上就出现一问:“打电话、发微信呀!”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牧民朝克图没有和家里说一声,只是因为他想进城了。就这么大点事,妻子找的人仰马翻,朋友不敢面对嫂子,过了一段时间他若无其事的潇洒回来了。这种事在外人眼里表现为一种“不合理”。

谁也不是天生妥协的人,但大多数人只有妥协的命。萨如拉和朝克图之间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传统的蒙古族牧民萨如拉并没有为了接受新的科学与传统彻底决裂。就像朝克图看见萨如拉打着出租出来,他居然惊讶的叫了起来。然而,坐过出租车的萨如拉还是放样的牧民萨如拉,一生只爱大草原,平静的生活,守着老公,简简单单的过一辈子。她的生活简单,不代表情商简单。她内心对自己的男人还是充满期待的,然而他们的关系就像骏马和雄鹰,永远不在一个线上。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4)

电影让我泪目的画面是萨如拉第一次用微信时的惊奇,朝克图让她说点什么,她说:“那个雪夜,你说过再也不走了,守着我和家过下去”。那个雪夜确实让人难忘记,一个女人骑着摩托车多次跌到暴雪的地里,就是为了看看丈夫是不是被雪给冻着了。然而,当她发现朝克图爬在车轮底下修车,她怒了,攥着火开始砸车,歇斯底里,结果流产了。朝克图抱着毫无知觉的妻子悔不当初,发重誓,全力奔向亲戚家救援。这处情节,让观众看的揪心。可以说,吉日木图和塔娜把这对情侣的高潮都演出来了,一个拼命救赎,一个毫无意志。当画面推到后面,萨如拉再提这段往事的时候,我哭了。或许,只有真受过伤的人才能体会那种绝望。片中,萨如拉说:“我是听到你这句话,才活过来的。”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5)

在传递人生态度的时候,电影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萨如拉初孕时坐在暖炉旁闭着眼晴听天气预警,比如她坐在阳台说自己是如何:“从心里开出花到拔不出草”,又如她知道自己可以再怀孕的喜悦......生活就像一个大重锤,每次都是咣咣咣砸向这个坚强的女人。所以,当朝克图坐在人去屋空的家中时,我想说:“解气!”但反过来想,萨如拉和朝克图都不是整体性的人格特征。

朝克图在对自己妻子发现重誓后,也曾经认真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但他也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他不解为什么周围的人都想进城。在进城为代表派中,B面参考就是隔壁放马的牧民,最后到北京谈了大项目,拿着CUCCI的包包,这个角色的命运省略了千言万语,但他们骨子里其实还是一样的。以草原为生的牧民不断的在城镇和牧区之间寻找机会,每个人的面貌是各自多样化的。究竟应该怎么做?朝克图的舅舅和舅妈给带来了终级答案!

呼伦贝尔的草几月最好看(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6)

总体来说,新一代牧民不光追求的是进城,还有新一代的理想劳动。在很多城镇观众来看,放羊和开大车没有区别。而在他们心中传统劳动和进城打工的不同有着多维的定位,比如使命、价值、幸福观等等。朝克图最终尝到了什么叫”无声的被放弃”.在我看来,人有的时候要对自己禁欲,克制享受,无论价值观怎么变,都不要忘了你要守护究竟是什么!电影让人回味无穷,值得观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