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1)

菊花是花卉中的重要品种,观赏的人群居多。2000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就写过秋菊。我国从汉代开始,每年的重阳节皆有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晋代诗人陶渊明爱菊,描绘菊的诗更是经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百年来传颂不绝的佳作。

在唐代,菊花同样是许多诗人吟唱的对象。诗人孟浩然在他的一首五言律诗中谈到了唐代重阳节赏菊的习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生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2)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农村他家做客。茂密的绿树在村边连成一片,村外远处青山横斜绵延。打开窗户面对着场院和菜园,端着酒杯闲谈桑麻的长势,等到重阳节那一天,我还要到您这里来欣赏菊花。

在咏菊花的诗方面,黄巢也是很有名的。唐末政治极其腐败,例如食盐为政府专卖,收购价格每斗盐十文,一转手就卖到一百一十万文,价格暴涨十倍。因此,贩卖私盐很盛行,黄巢从小就从事贩私盐活动。他武艺很好,又通诗文,并且行侠仗义,得到一些平民的拥护。

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3)

相传黄巢五岁时,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家一起作菊花诗,在谁也没有写出时,黄巢随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王赐赭黄衣”。他父亲气他说的句子有些怪,想要打他。祖父说:“让他再赋一首”。于是黄巢高声吟了下面这首七绝: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4)

【译文】

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栽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着夏日逝去,哪能来欣赏这寒蕊冷香。如果有一天我当了主管春季时令的青帝,一定要让这美丽的菊花和桃花同时开花。

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来看,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可以认为诗人说:倘若我能掌握政权,就要使百姓从充满肃杀的寒秋回到温暖而又生意盎然的春天。因此由诗意来看,认为是黄巢五岁时所作,恐怕不太可靠。

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5)

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参加过唐王朝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他在落第之后曾写了一首《菊花》诗。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待到秋天九月初(农历九月九为重阳节,传统为登高、赏菊的日子),菊花盛开时百花凋谢。浓烈的菊香弥漫长安,满城都是像穿着黄金甲的菊花。此诗也是语义双关,可以解释为:待到我的时节来到时,那些统治者们就会像百花一样凋落了。瞧我率兵进入长安吧,满城都是穿着金色盔甲的将士。

由黄巢这两首菊花诗可以看出,他很早就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想要推翻唐末的腐朽统治。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河南、河北、山东和淮北一带,遭受极严重的旱灾,无数百姓死于饥荒。当时曹州(今山东菏泽南流行一首民谣:“金色蛤蟆争弩眼,翻却曹州天下反”。黄巢于唐喜宗乾符元年月,率领几千人起事,很快就发展到几万人。几年之后,达到五六十万人。其锋锐已不是腐朽的唐王朝所能抵御的了。

黄鹤楼唐诗所表达的情感(冲天香阵透长安)(6)

唐僖宗广明二年(公元881年)一月,黄巢军攻入唐都长安,实现了他在《菊花》诗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语。.

本文由爱文化的小驹原创,《头条号》首发,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