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 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1)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是以母系的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世袭血统以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母系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约在四五万年前,当人类由古人(早期智人、尼人)进化为新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到了距今六七千年时,母系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母系社会早期实行族外婚制,族内禁止通婚,后来发展到了对偶婚(每一个女性有一个固定的男性伴侣,每一个男性也有一个固定的女性伴侣,但关系极不稳定),此时妇女仍占主导地位。母系社会实行公有制,人死后葬在共同的墓地,但丧葬的形式却有多种。

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 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2)

丧葬形式

西安的半坡遗址博物馆展现了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等,其中就有6000多年前的丧葬形式:

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 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3)

单人仰身直肢葬:最普通的一种形式。死者取安眠的姿势仰卧在墓圹中,往往随葬有5-6件陶具,未见有棺具。

俯身葬:墓葬区发现有15座俯身葬,与仰身直肢葬不同的是,俯身葬均无随葬品,而且有的头朝向南方或北方。

灰坑葬:极少数死者草草地葬于废弃的窖穴中,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的人,考古学界称为“灰坑葬”。

屈肢葬:属于灰坑葬。

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 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4)

合葬(二人合葬、四人合葬):墓葬区内有两座合葬墓,分别是四名青年女性的合葬和两名成年男性的合葬。目前未发现成年人的异性合葬,说明当时尚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二次葬:指死者死亡一段时间后,再次将其骨骸进行安葬。考古学家纵观考古资料,并结合民族学的调查研究,得出此种葬式表示对死者格外的重视。

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时间 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5)

同时在墓葬区发现了82座瓮,每座瓮棺内藏有一名婴儿。多数瓮棺分布在居住区的近旁,有些成群分布,其余的零星分布在居住区各部分。作为瓮棺的陶盆和陶钵底部往往凿有小孔,有的陶盆内壁有人面鱼纹或鹿纹,有的陶钵口沿上有刻画符号,说明当时母亲对子女死去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