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享誉画坛。大家习惯于称呼他为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1)

让-弗朗索瓦·米勒 《自画像》

如同卢梭、科罗等风景画家发现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诗情画意一般,米勒也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不过,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偻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2)

晚祷

让·弗朗索瓦·⽶勒,1857,巴黎奥赛美术馆

在《晚祷》中,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农人,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妇,劳作了一天,所有的收成都在那个小推车上。此时教堂的钟声已经远远地传来了,手中一切的劳作就停了下来,夫妇二人沉浸到了祷告中。从他们的姿势中,便能体会出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谦恭,对生活的重担永远默默咬牙承受,这是勤劳和善良的本质。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3)

出工

让·弗朗索瓦·⽶勒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4)

播种土豆

让·弗朗索瓦·⽶勒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5)

拾穗者

让·弗朗索瓦·⽶勒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6)

播种者

让·弗朗索瓦·⽶勒,1857,巴黎奥赛美术馆

每一年夏天,农民在麦子收割以后,一定会留下一些种子,把这些种子储存起来。等待寒冷的冬天过了,重新翻开农田,那个时候就要开始播种了。画面中一个男子身上背着布口袋,口袋里装着满满的种子。他在大地上大步走去,右手一把一把把种子撒出去,这是生命重新开始的季节。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7)

第一步

让·弗朗索瓦·⽶勒

画面依然是一块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米勒的作品,乡间劳作的质朴之气扑面而来,画面主体扎实,背景又十分透气,隐约可感受到阳光的暖和泥土的香。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8)

格⾥维尔的克⾥夫斯海岸

让·弗朗索瓦·⽶勒,纸本粉彩,43.7 × 54 cm ,1848年

原作藏于日本大原美术馆

这幅画中,近景植物层次分明,透视关系清晰明确。远方近似夕阳的光线预示着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劳动者躺在山丘上休息。画面轮廓细腻,笔触明晰,真切朴实。

米勒在去世以前最后的作品是一组风景画。这一组风景画一共有四张,他画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但是在他去世以前真正完成的只有春这一幅作品。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9)

有彩虹的果园(春)

让·弗朗索瓦·米勒,布面油彩,86 x 111厘米,1868年

原作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面上春雨刚刚下过,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田园里的苹果树绽放出了非常美的花朵,可以感觉到空气里饱含着湿润的水分。地上每一株草,树上每一片叶子,好像都在春雨中颤抖,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欢欣。整幅作品象征着鲜花盛开和万物复苏,犹如一个破土萌芽、欣欣向荣的舞台。

弗朗索瓦油画(让弗朗索瓦米勒)(10)

有彩虹的果园(其中一幅)

让·弗朗索瓦·⽶勒,纸本粉彩,42 × 54 cm ,1872-73年

原作藏于古尔本基安美术馆

米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的作品至今仍被人喜爱。

罗曼·罗兰曾在所著的《米勒传》中说过:“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