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

黛玉和宝钗,在贾府里的称呼方式不同。人们叫黛玉“林姑娘”,采用的是姓氏;叫宝钗“宝姑娘”,采用的是名字。

这是为什么,为啥感觉怪怪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说法可多了。

1、有人说,这体现了宝钗人缘好。用姓氏显得正式,用名字显得亲切。人们都想跟宝钗亲近,就叫她“宝姑娘”。

2、有人说,这体现了黛玉寄人篱下的尴尬。因为黛玉孤身一人而来,贾府人没办法知道她名字,只能称“林姑娘”;薛宝钗跟着一家子而来,自然有薛姨妈介绍芳名。

3、还有人说,这代表她们各自的秉性。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是枯木,林木缺少人类的烟火气,暗示黛玉无所依恃的孤独生涯。而宝钗吃的冷香丸里全是宝,既然得了天地精华,“宝姑娘”的称谓当之无愧。

以上这些只算九牛一毛,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不好意思,本文要得罪很多写手了。

我要旗帜鲜明地说:以上这些观点都是胡扯!

因为,林姑娘宝姑娘两个称谓,里面大有文章!牵扯到古代的礼法、习俗,同时也体现了社会阶层、家庭教养的差别。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2)

01古代女子的名讳文化

熟悉传统文化的,应该知道古代的名讳禁忌。然而大家所熟知的,多是男子的名讳文化。其实女子的名讳,较之男子,更讲究隐藏!

【吾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不是故作神秘,而是必须的。请注意,所谓【人未识】,不仅仅指露面,还包括名字不能为外人所知。

名,即为本人。闺名若被外人知晓,相当于玉面被外人窥见,是莫大的耻辱。这样的家庭会遭到社会群嘲。

反正古代就是这观念,我们不必追究其对错,就事论事。看古代的作品,需要搞清楚古代的意识形态,才能看懂,对不对?

既然闺名隐晦,那如何称呼女性呢?当然是用姓氏。

姓氏是终生代号,亦是允许公开的代号。无论婚前还是婚后。

史书上很多女性,只留下了“某某氏”的记载,原因就在这里。并非她们真的没名字,而是写史书的人,没打听出来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不必幻想什么反封建。历史上,越是高贵的家族、有教养的家族,越讲究这个。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红楼梦里,曹公也利用这个问题,把几个家族对比得清清楚楚。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3)

02 “林姑娘”的由来

黛玉是贾府至亲,但在进府之前,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不信你可以去书里看细节。

黛玉曾听母亲说起,她有个表兄叫“宝玉”。但宝玉,却不知道表妹叫什么。这便是男女的差别对待。女孩子的名字,更尊贵更隐晦。

宝玉初见黛玉时,已看见客厅里多了个姊妹,料定是林姑妈之女,但却不知该如何称呼。落座后他就问:【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同时还问,有无表字。

请注意,黛玉是被贾家派人派船,历经数月,千里迢迢接来的。此前贾母已经念叨了很久了,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宝玉还是不知道表妹之名。

说明了什么?

说明林家的家风有多严谨。还说明贾母有多看重黛玉,有多尊重林家!

贾母跟贾敏有书信往来,她当然知道黛玉之名,但她采取保密政策。所谓贵族门风,就在这细节里彰显出来。

即便后来黛玉承欢膝下,她也不轻易呼其名。只有跟宝玉关联时,才称“两个玉儿”(其实是暗示,别有用心)。正常情况下,她称之为“林丫头”。

很多人都注意到,长辈称呼晚辈,有丫头和姑娘两种叫法。彼此有真感情,称“某丫头”;彼此塑料关系的,会叫“某姑娘”。

但你们却没发现,即便贾母表达无限宠溺时,也不忘礼法。尤其是不忘黛玉的尊贵,时刻维护其名门淑女的高级范。

换句话说,叫丫头是情感流露。但名字嘛却不随便叫,那属于绝密事项。

有了贾母这个态度,谁还敢碰黛玉之名?于是从上到下,无论任何情况下,都称其【林姑娘】。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4)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5)

03 “宝姑娘”的由来

宝钗的故事,跟黛玉正相反。

她跟王夫人是至亲,王夫人当然知道她名字。但是,薛家跟贾家,可是八竿子打不着哦,什么关系都没有。

不要被87版的改编给骗了。87版让贾母站在院子里迎接薛家,连尊卑常识都不懂。还加了台词,跟薛姨妈热情叙旧......其实原著里根本没这回事!

贾薛两家,历史上无交往、无瓜葛。只有王夫人是个纽带。

对薛氏母女而言,贾家的一切男性,都属于外男因为不同姓、不同居(共同长大)、不同门户。

然而她一登场,就顶着【宝姑娘】的头衔。贾家的男男女女,全都知道她叫薛宝钗,还知道她芳龄几何,还知道她【生得肌骨莹润】,还知道她准备选秀。

哈哈,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吗?就这,还防范个啥啊?

别怪我说得难听:放在古代,这跟睡大街的意思差不多了。当然,你若不了解古代文化,什么也看不出来,感觉还蛮好的嘞。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6)

在原著里,黛、钗从进府那一刻,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第一个貌似场面简洁,但却是贾母带领全家贵妇,齐聚于贾母客厅,静待黛玉。

第二个貌似热火朝天,但贾母不露面,贾家任何贵妇小姐都没露面,包括跟薛姨妈有血缘关系的凤姐。

王薛两人絮叨半天才引见了贾母,后面还有【贾母也就遣人来说】,充分证明:迎接的地点是王夫人的客厅,全程是王夫人的独角戏,她以私人身份接待薛家。

再看下人的反应。【林姑娘】是标准的千金小姐称谓。【哥儿姐儿】,是民间俗语,满满的乡村风,仿佛来了个乡下大妞。

难道下人想贬低宝钗吗?NO,NO,NO,没人敢故意得罪王夫人。何况,跟着她的“女媳人等”,全是她的陪房,一个鼻孔出气的。(关于王夫人陪房的解析,详见文后链接二。)

那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曹公要通过这个称呼,写出王家和薛家门风的低劣。两个没文化的土豹子家族。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7)

王夫人已经想尽办法抬高宝钗了,可惜,就她那点水平,床底下的夜壶,上不了台面。

她用【宝丫头】来表达彼此亲热,也让全家以【宝】字冠名。人人皆称之【宝姐姐】或【宝姑娘】,到底用意是什么?

为了拉近跟贾家的关系。

黛玉有一半贾家的血统,是贾家至亲,又从小被收养,跟宝玉同居同户,按礼法就可以放宽。他们一直如亲兄妹,不需要避嫌。

黛玉的这些条件,宝钗统统没有。但为了金玉良缘的目标,她又必须得接近宝玉,怎么办呢?只有故意拉近、再拉近。处处拿出不见外的架势。

结果是,贾府下人对迎探这些自家主子,尚且以排行来称,如【二姑娘】、【三姑娘】。但对宝钗这个外姓人,却昵称为【宝姑娘】。似乎宝钗反客为主,比三春更像贾家人。

这就体现了,人越缺什么,越在乎什么,哪里是短板就在哪里执着。但用力过猛了,会成为笑话。

难道王夫人不懂什么是高贵?她懂。但很多时候,高贵和套近乎(短时间见到利益),两者水火不容,无法兼得啊。

在利益面前,还顾得上高贵?在古代,谁会带着已入婚龄的大闺女乱串门子啊,不是卖闺女是什么?若要高贵,连荣国府的门都不必踩,那不全剧终了吗?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8)

04 为何必须隐名

1、名讳文化

古人无论男女,都非常重视避讳名字。因为名字和生辰八字里,带有神秘信息。有可能被居心叵测之人施以巫术,给本人带来生命威胁。

能够直呼某人名讳的,理论上只有三种人:君主、父母(祖宗)、老师。

除这三种人,其他人都不可以随便呼名。只能另想办法,用身份、排行、官衔等方式代称。

当然,理论到了实践中,有时候会放宽。比如宝玉为了好养活,故意让大家呼名,这是贾家上层同意的。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名讳都是人生第一大事。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一时不慎,违反了禁忌,丢家弃命。所以不要以为,叫个宝姑娘有啥了不起?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9)

2、婚俗礼法

《礼记·曲礼》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要求男女只能通过媒妁之言,知晓对方的名和字。

换句话说,不是为了婚配,知晓异性名字违反礼法。尤其是女孩名的泄露,跟现代高考题泄露差不多。

为啥古代的爱情戏里,必有男女互相问名的桥段?呵呵,那便是自由恋爱的标志啊。

红楼梦里宝黛问名,这种经典桥段,古人一看就明白啥意思。但必须指出的是,从礼法上讲又毫无问题!因为她俩不是私自交往,而是在贾府收养黛玉的前提下,在长辈的见证下,兄妹相见。

所以宝黛初见那场戏,是在符合礼法的基础上,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曹公对宝黛的偏心,可见一斑。

宝姑娘之名,虽然在内帏里叫,但主仆妇女众多,她们都有丈夫。女人们叫惯了,男人们自然都知道了,社会上也就知道了。

女孩名为社会所知,按当时的观念,将蒙上卖身的味道。傅秋芳就是个例子。

书里明确写了,傅家对女儿待价而沽。因此,傅秋芳之名便传得满城皆知。甚至大家还知道,她是个琼闺秀玉、才貌俱全.......现代人还以为这是夸她呢,其实这段全是用青楼头牌的味道去写的。

红学界都承认,傅秋芳是薛宝钗的影子。傅家是暴发户,一兄一妹的配置,完全是薛家翻版。

黛玉跟贾家形成了收养关系,但无人敢叫她名字。宝钗跟贾家什么关系都没,作为外人,却把名字叫的震天响。这就是差别。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0)

05 红楼梦里的名讳学

有人可能会质疑,贾母不是也常叫女孩名吗?如探春是“探丫头”,迎春是“迎丫头”,史湘云是“云丫头”。

这是正常的。其一因为她是最高长辈,其二只局限于自家范围内。

当见到外人时,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看40回带刘姥姥游园时:

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

刘姥姥是外人,在她面前,贾母始终不提任何女孩名!是任何!

她时而说“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时而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时而说“你三妹妹”,连对宝钗也变成了:“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

看看,啥叫高级贵族?明白了吧!刘姥姥来了一趟,一个人名也甭想知道。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这是70回面对南安太妃时。贾母对外姓女孩用姓氏尊称,自家女孩用排行代称。

如何对待自己之名,如何尊重他人之名,里面满满的全是学问。看懂细节你就会明白,贾母是如何滴水不漏,这才是全家人的表率!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1)

王夫人、薛姨妈却处处掉价,随时拉垮,活脱脱两只二哈。她们让宝钗宝琴,前赴后继的制造笑料。

又道:“就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每人一首七律。邢大妹妹作‘红’字,你们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

注意到了吗?大观园新来的几位亲戚姑娘,别人被称姓,只有宝琴被称名。

你不要告诉我,这是种族歧视。没人敢歧视她,除非王夫人自己乐意。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2)

凤姐虽然也出身王家,但大道理方面,却比王夫人通透。她在女生堆里说话随意,但到了贾琏面前会变样。

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

22回凤姐跟贾琏商量生日宴,很郑重地以姓氏来称呼宝钗。这体现了对男生的防范、对宝钗的尊重。

反观宝钗,可要倒吸凉气了。什么【颦儿】、【云儿】、【凤丫头】、【探丫头】【疯湘云】.......没有她不敢叫的。尊卑颠倒、大小不分、场合不看,比薛姨妈的二哈程度,更胜一筹。

宝玉虽然给黛玉赠表字【颦颦】,但他本人几乎没使用过这个字,其他人也鲜少用,足见字如名一样,不可以随便叫。

全府皆称'林姑娘",只有宝钗自己成天颦儿长,颦儿短。如此出格为了什么?难道不是恶心人家么?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3)

06教养差别

我们上一段原文,让大家看看,人的教养和素质可以差多少。

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

宝钗道:“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

只需要注意我标注色彩的称谓,好好体会下,答案不言自明。

这就是被87版硬生生魔改成人家富贵花的薛宝钗,这就是新生代人类,心目里的古典第一淑女。曹公得亏去世的早啊,不然有多少血够吐呢?

捎带说下冷子兴。他演说宁荣两府时,向贾雨村介绍了三春之名,俩人还围绕名字叽歪了半天。依古人观念,这是个令贾府蒙羞的场景。

当然,因贾府从开篇就走下坡路,被两个无耻小人说长道短,正是雄狮没落的象征。

但冷子兴如何知道的呢?因为他是周瑞的女婿,而周瑞是王夫人的嫡系。是谁把姑娘的信息随便泄露,又是谁不把贾府威严当回事,一切不言自明。

老有人来问我,王夫人为啥想不开,为啥连点亲情都没有?

亲们,一号大反派啊,还需要问为什么?你们为啥看不出来,她就是贾府完蛋的终极推手呢?这在开篇冷子兴这个角色上,就已经打好伏笔了。

贾家最终一败涂地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书里有自我鞭笞和反思,但更多的是对攀附者、对蛀虫的痛恨。王家、薛家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喜欢林小娘的表现(好烧脑的学问宝姑娘)(14)

【相关链接】

你了解古代的男女隔离吗?当礼教破防时,红楼梦真假淑女全现形

探春管家屡次被气哭,根源全在王夫人!一场精彩的庶女嫡母大战

87版红楼梦的最大创举:把书中第一渣女,魔改成人间富贵花

深度解析凤姐&宝钗:表姊妹从不搭腔,竞取权力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