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汽车之家 卫江鹏

为什么汽车设计师这么讨厌喝脉动?“汽车设计师”和“脉动”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为什么会放在一起?为什么汽车设计师这个群体会独独讨厌脉动这款饮料?本期《大卫美学》来和你讲讲这两者之间充满了奇趣的关系。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

“都要放下脉动”竟是伪需求?

在本周一,我发起了一个投票《用投票告诉设计师 车里为何要放脉动瓶》,为什么要做这个投票呢?是因为我最近和汽车设计师一起混的时间比较多,有一天朋友圈里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话题。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

一位设计师在朋友圈发出了对脉动的声讨,言语之间的怨气已经快要溢出来了,设计师同行们也纷纷表示身受同感,有一位大咖还向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进行了科普。

看到设计师们的抱怨时,我最初也意味用户对于“都要放下脉动”的需求是非常强烈?但在我们的投票结果中,最为主流的选择却是“这种大杯架有1个就够了”,非得要多几个大杯架的人只占15%,很难说这部分人是不是属于身材比较苗条的类型。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4)

为什么厂商的车型企划部门会对设计师提出“都要放下脉动”的需求呢?这个折磨众多设计师的需求,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某些汽车媒体编辑的“锅”。

故事是这样的,多年前,脉动还只是一款受欢迎的运动饮料,还没有成为衡量车内杯架的标准,某次试驾活动中,有位汽车媒体编辑正好包里带了一瓶脉动,在拍摄“杯架放水”的图片时,意外发现脉动放不进去,只有标准的矿泉水瓶可以,于是就将其作为一个场景体验和观点呈现在文章中,此后也在多款车中使用脉动,有的媒体开始跟风学习“脉动量杯架”。于是,一些网友就这样被引导和教育,被挖掘出了需求。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5)

但是,一部分媒体编辑能主导这个细节功能的市场需求吗?不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于是,就到了车企里某些部门之间利用媒体舆论甩锅的时间。

据某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当某款车销量成绩不佳时,销售部门第一时间被问责,于是销售部门会利用一系列理由甩锅给产品企划部门,其中就包括“杯架连脉动都放不下”。产品企划部门奋起反抗,在甩锅大战中唇枪舌剑,但无论输赢,在下次进行产品企划时,就会为了“把事情做完善”,而把类似“杯架要都能放下脉动”的需求提给设计研发部门。于是,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6)

好了,八卦讲完。我们说回脉动,“都要放下脉动”是伪需求,但广大用户对于放脉动这样的大瓶子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瓶子背后的设计科学?

脉动之所以会被作为衡量杯架大小的标杆,这是在产品设计中典型的“兼容性”思路——尽可能满足最大的适用范围。那么为什么脉动会是瓶装饮料里最大的呢?这些瓶子又为什么是这样的容量和粗细呢?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7)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8)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9)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0)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1)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2)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3)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4)

瓶口大。在运动完出了一身汗后,大家都喜欢大口大口往肚子喝水,看起来也很爷们儿,运动饮料就是为了满足饮用者这种畅快淋漓喝水方式,所以才会把瓶口设计得稍大些,但又不至于洒一脸。更大的瓶口也可以让人更快地喝完,容易形成二次消费增加销量。虽然经过科学研究,剧烈运动后不适宜大口喝水,但普通人总是无法抑制本能。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5)

大底座与多边形瓶身。在刚运动完或运动间隙,人们普遍没办法心平气和,所以行动比较随意,喝完水肯定瓶子随手乱丢,而大底座的瓶子能够保证在随手一丢下大概率能“站住”。非圆形的多边形瓶身则能够让瓶子即便没站住倒了,也能够不随处乱滚,同时也能提高摩擦力,便于握持。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6)

脉动的大瓶口主要是为了喝得爽快和增加销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被聪慧的广大劳动人民发掘出了设计师根本没预料到的用法,并且成为本土汽车文化里的特殊元素,从而导致了汽车内饰设计师们掉了不少头发。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7)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8)

真的需要在车里放脉动吗?

设计师们的遭遇,似乎是发生在各大车企普遍事件。一般来说,设计师感受到的需求往往是来自市场调研部门或销售这种一线部门的反馈,那是不是意味着,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呢?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水瓶而已,设计师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19)

根据权威研究显示,正常健康人每天至少要摄入2000mL左右的水。因为在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天的排尿量在1500mL左右,此外通过汗液、唾液、呼气以及其他方式排出的水分约500mL,加起来就是2000mL左右。在夏季和冬季每天至少要摄入2500mL水,如果有大量运动或感冒等情况,当天则要摄入3000mL以上。更重要的是,为了肾脏的健康,我们需要随时补充水分,千万别养成等到感觉渴了才喝水的习惯。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0)

至于脉动,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脉动已经是维生素饮料市场的巨头,在2015年脉动更是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98亿元,市场份额高达92.2%。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1)

即便近两年受竞争者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销量下滑,不复当年的霸主地位,但仍然是中国快消饮品的重要角色。

脉动卖得多,那是不是就会经常随车放呢?从我们的投票调查结果来看,会购买脉动且放在车里的人高达69%,经常购买的人更是有23%。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群,设计师再有怨言,也得考虑这庞大的用户需求。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2)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3)

有59%的用户会在车里携带类似1L装的大水壶,根据评论来看,这些有需求的用户,有的是会携带大瓶装水或饮料,也有的则是用于装热水。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4)

喝热水这个事儿是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特色,不舒服了喝热水,热水更解渴,心情不好了喝点儿热水。除了女性朋友,爱喝茶的中老年男性也喜欢在车里放一壶热水,出租车司机这类职业更是其中代表,很多出租车司机喜欢在后备箱放个暖瓶。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5)

因为爱喝热水而对大水壶的需求,真的只是中国人吗?实际上,欧美人同样爱喝“热水”,只不过加了料的。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6)

更何况,中国还不是对大杯架需求最大的市场。在此前的采访中,我请教了江淮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总经理丹尼尔·葛尤内。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7)

去过美国旅行的朋友可能都会对快餐店饮料杯的巨大规格印象深刻。美国糖尿病专家认为,食品业不断用加大分量这一方法诱惑消费者,令公众几乎没有招架之力。为了避免肥胖问题,2013年纽约市长甚至提案《禁售大杯含糖饮料法令》,后接连遭到初级法院和二级法院驳回。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8)

未必真的需要那么多大杯架

有人说,一个脉动瓶子最粗也就70mm,一些大水壶也不过80mm左右,一两厘米的直径差距而已,有必要这么纠结吗?专业设计师告诉我,太有必要了!杯架等储物空间与车辆的其他部件不同,这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功能区,尤其是挡把后的杯架。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29)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0)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1)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2)

在投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虽然在追求大杯架时大家都很积极,但当了解到要挤占活动空间时,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缩减对大杯架的需求。

实际上,真正普通出行时,有一个能装大水壶的大杯架确实就够用了。除了出租车司机等行业,大部分人的普通出行时间在2小时内,1L水绰绰有余。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定位于普通代步的小型、微型乃至一些紧凑型车,都很少会有特别大的储物空间,更多的是见缝插针的细碎储物格。如果能够在极小的空间里挖出一个巨大且实用的储物空间,往往会受到市场的赞扬和买单。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3)

用途的不同也会影响杯架的设计。经常跑远路或跑野外的,自然多是选择大车,本来体型大,容纳空间就大,为了保证长时间出行的需求,这些车型也会针对性设计更多的储物空间,以保障“座舱内可方便取用物资”的充足,而不是将空间都放在行李厢。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4)

在大杯架的位置选择上,则有一个令设计师欣慰的结果。一般来说,设计师最讨厌的是要求在前排中央杯架(挡把后)放置大水壶,因为这个位置是全车功能操作最为密集且结构复杂的区域之一,小小的面积要容纳挡把、充电接口、各种功能按钮、扶手箱等,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而在投票结果中,前两名是驾驶员侧车门储物格和前排中央杯架,使用高频的自然是驾驶员,但对于大水瓶的放置频率最高的却不是中央杯架,而是驾驶员车门侧储物格。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5)

一般来说,这是整个车内储物区使用率第二的位置,显然,很多人认为大水瓶并不需要随时拿出,所以没必要放在最方便的中央杯架,无论这个大水瓶是不是用来装水的。

所以,就算是需要经常跑长途的,也无需在车里设置太多大杯架。一般人开个4-5小时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如果持续喝水,其实每1个小时就得上厕所了,在服务区完全可以把1L的水壶灌满,一车人也够了。

为了你能放杯子 设计师尽力了

要想拥有更多的储物空间,只靠巧妙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所以,从大结构上解决问题,通过先进科技的运用,把一些占据了巨大空间的部件“干掉”才是王道。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6)

汽车膨胀壶盖子工作原理(汽车杯托的粗与细)(37)

以往的中央扶手控制区也会变成装备齐全的多功能区,无论是用来做大储物箱,或是大杯架,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总结:

做设计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个小小的杯架,仅仅十几毫米的差距,就需要为此倾注如此巨大的精力。从追求大杯架这个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确实需要广泛分析用户的需求,大部分用户确实有大杯架的需求,当然要尽可能满足。

从本次调查和与专家的探讨,我们发现,优秀的设计师不会盲目遵从指示,他会和调研部门一起多做一些功课,深入分析产品目标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在面对不同产品和不同用户群体时,小小的杯架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设计师还需要对新技术保持敏感,就像电子技术的应用,让设计师可以在杯架的设计上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