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有骨气的王朝,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那么在明朝时期有哪些比较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谁?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1)

十、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翌年七月,升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入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在战斗中,虽取得一些胜利,但因当地明军缺乏训练,战斗力差,经常发生部伍溃散事件。为此,戚继光亲到民俗慓悍的义乌县募兵3000人,以宋代“岳家军”为榜样,进行严格训练,很快练就英勇善战、名闻天下的“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夏,倭寇又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戚继光率领所练新军,在台州一带多次沉重打击倭寇,共毙敌近6000人;加上其他明军的胜利,浙江倭患很快肃清。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使,又到义乌募兵,把戚家军扩充为6000人的劲旅。

浙江倭患基本平定后,福建倭患加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下旬,戚继光奉命率部由温州入闽,支援福建抗倭。当时,福建的倭寇集中在两大据点:一在宁德东北海边小岛横屿,一在福清境内的龙田。根据敌情,戚继光决定先打横屿,再攻牛田。八月六日,在退潮时候,戚继光率军对横屿之敌发起进攻,并亲擂战鼓,将士奋勇争先,很快杀退守在岸边的倭寇,胜利登上横屿;岛上倭寇妄图凭藉所建木城顽抗,戚继光命士兵纵火焚烧,倭寇终于抵挡不住,四散逃命,被追杀340多人,被淹死600多人。戚家军仅用半天时间,歼敌1000多人,救出被掠男女800多人,一举收复被倭寇侵占达3年之久的横屿。

拔掉横屿的倭寇老巢后,戚继光挥师南下,兵锋直指福清龙田。龙田背山面海,周围还有杞店、上薛、西林、木岭等倭寇据点,络绎30里左右。八月二十七日,戚继光到福清,登上大乌岭观察地形,发现各处沟垒纵横,地势复杂,难以强攻。便一面备战,一面放出风声,称部队要休整,以麻痹敌人。随后将队伍分为三路:一路出仓下,一路出锦屏山,一路分别埋伏于哨林木岭、田原岭、上迳等处,防敌抄袭,并断敌归路。九月初二日凌晨,戚继光率部向杞店发起突然进攻,倭寇还在睡觉,未及反抗,就全部被消灭。随后,戚继光把队伍开到离城10里的锦屏山,设伏击溃来犯之敌700多人。接着,三路大军直捣牛田倭窟,计斩倭寇680余人,收降胁从数千人,救出男女900多人,又一次取得重大胜利。

龙田主寨被攻陷后,福清境内残余倭寇纷纷向林墩(在莆田境内)逃窜。戚继光亲率军向林墩疾进,天亮时逼近贼巢。倭寇企图顽抗,但在戚继光指挥进攻下,被生俘26人,斩首960级,落水淹死者1000多人。戚家军追杀到黄石才收兵,并救出被掳禁民众2100多人。

同年十月初一,戚继光班师,重过福清。初五,倭寇约300余人在龙田登陆,戚继光率部猛攻,擒斩150多人,杀死贼首,粉碎倭寇对福清的反扑。十月十七日,戚继光率队到达福州,受到官绅、百姓的热烈欢迎。十一月,戚继光率军回浙江休整。十二月,升任副总兵。

戚继光回师浙江不久,在福建的倭寇卷土重来,攻占兴化府城。明廷起用俞大猷任福建总兵,并急调戚继光再次入闽。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二月,戚继光又赴义乌募兵万余人,然后率军入闽。四月十三日,戚家军再抵福清。这时,倭寇集踞在兴化东南的平海卫,戚继光会同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共商破敌之策,决定三路大军进攻平海,戚家军为中路军。

二十一日深夜,明军悄悄出发,天刚亮已近敌营。戚家军正面进攻,左、右两军合力攻打,倭寇大败,明军把平海卫附近的许家村倭寇营地团团围住,乘风放火,奋勇杀敌。最后攻破敌巢,收复平海卫,共斩敌2451级,救出百姓3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凶焰。此后戚继光率军在福清、福州、连江、兴化等地沿海继续剿除小股水、陆倭寇,-皆捷。十一月,戚继光升任总兵,负责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的金华、温州二府。同月,倭寇不甘失败,又纠集2万多人围攻仙游县城。这时,戚家军因分散在沿海各地,一时无法集中应战。戚继光一面加强防务,一面集中兵力,并催令浙江部队迅速入闽增援。

十二月二十日,戚继光集中1万明军,组织反击。鉴于敌强我弱,戚继光决定集中兵力进攻南垒之敌,并分兵两支,佯攻敌之东、西两垒,以牵制敌军,并设疑兵牵制北垒敌军,使之无法增援。二十五日,戚继光大军先攻破南垒,随后各个击破,连克敌东、西、北三垒,歼灭大批倭寇;倭寇的攻城器械全被焚毁或收缴,取得福建抗倭以来的又一重大胜利。

仙游解围后,戚继光紧追逃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在同安县斩倭寇千余。福建倭患暂告平息。翌年,戚家军入粤参加平倭,经过两年奋战,终于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调戚继光到北京,训练兵卒。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戚继光任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军务,防守北方边境。任内大力修固长城并建敌台(碉堡);同时加强军事训练,写出一部《练兵实纪》。戚继光镇守北方,击败小股来犯蒙古骑兵,保卫北方边境。明廷升戚继光为左都督、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把自己的诗文选编成5卷的《止止堂集》。

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戚继光奉调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患肺病辞职,回山东登州故乡。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逝世。福建人民缅怀戚继光抗倭的卓著功绩,保留许多戚家军的遗迹,还把戚家军行军时携带的小圆面饼干粮称为“光饼”,以示纪念。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2)

九、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3)

八、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4)

七、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

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5)

六、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

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可是,他执政后期,大兴冤狱,杀害功臣,并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而且还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6)

五、张居正,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后有同名电视剧、小说。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行,特别是没渎过多少书的老人。可以说,他只是适合于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您如果不信,您可以到城市街道、农村、山里、工厂、小店儿等普通民众所在地。因为我们谈的是知名度,知名度与贡献肯定不一样。更多的是被文学影视、曲艺等宣传多少有关。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7)

四、刘基,字伯温,号称大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其学识智慧足以探三才之奥秘,通达万物之情理,气量可以夺三军之帅,是历史上极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拥有着超凡绝伦的智谋之才,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被人们千秋传颂,在民间乃至皇家都有着不凡的影响力。立德、立功、立言可谓是其一生功绩的大总结,其博古通今的学识,贯通古今,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治世之理。

其自幼聪颖,不论是诸子百家、军事兵法、天文地理还是阴阳占卜,他都无所不学,无所不会,无所不通,其怀有济世之才、以天下为志,以天下为己任,虽被三次辞官,一次罢职,但也未改心性之坚定,始终浩然正气、清廉而惠政,体现出非凡的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洁操行。

刘伯温的传说和事迹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内容被不断的丰富。总是以精彩的传说故事之中蕴含深刻的道德伦理观念,有着启迪人心、教导人民立身处世的教育意义。但由于传说的失传,关乎刘伯温传说的土壤也不断流失。这种传奇的保存困难成为学术各界争先发声的热点。作为民众以智慧和观念塑造出的结晶,是民众道德观念的集合,而这样一个德性和智慧都趋近完美的楷模,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除了冠以“第一文臣”之名,刘伯温还是第一大谋臣,拥有出奇制胜的军事谋略之法,其用兵之道是帅才之学,可以说是将政治家、军事家、谋略术、战略术贯以通用并驾齐驱的大才。

在军事贡献中,其最具历史意义的是为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了元王朝,为安定天下出谋划策。他最为称著的是三个谋略建策:一为“时务十八策”整体战略蓝图,辅佐了帝王成业;二为战阵谋略,十分出奇制胜,江州之战、龙湾之战,可以看出其对战略运用的得心应手,三为奏立军卫法,倡导卫所,巩固大明之山河,这种制度就是明初确立的基本军事制度,也是明前期的国防体系,为刚建立的明朝廷提供了运转机制的保障,这种制度,将统军权和调兵权分开,有力的保证了帝王对全国军队的控制,避免了藩王割据势力,这些都为明朝王权巩固中央集权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他也拥有自己一套完备的战争观,这套战争观崇尚平和,诛暴止杀,可以说很好的继承了古代先贤的思想,而非之前朝代争强好胜的用兵之道,而其核心也是也仁德为本,通过以德取胜来所向披靡。在他的治军方针中,帅在明一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这其中必要做到“将不专军,军不私将”,这是一种将统军权和调军权分离的制度,都是保障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大致就是百万之师听于一帅的思想理念。

在用兵法门中:“智之用百”是核心,大致意思是兵事战斗一旦开始就要千变万化,要达到用人用物方面的灵活相通,通过机变的智慧取得胜利,这种“智取论”也是其军事思想主要核心之一。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8)

三、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

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

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瑞之所以入选,主要是他是官场异类,而且民间虽然很推崇他,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一些人污蔑一下,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作辩护。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9)

二、郑和(1371年? - 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郑和在明代虽然不是榜样人物,但是在封建社会,太监作为皇权的成员之一,往往作为皇帝的亲信,受到一种特殊看待。正是因为这一点,文官们不敢骂皇帝,便把愤怒的目标指向了他们。也确实,东汉的宦官之祸、晚明的阉党等等在中国都非常有恶名。但正如古人言: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只要有人群,就会有好人坏人,宦官出了些恶人就把整个宦官群体否定,也是不对的。 至少,宦官蔡伦对人类的贡献,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的。

至少,宦官郑和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超越。

明朝十大杰出的人物(明朝历史上十大知名人物)(10)

一、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