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移民潮。其中,“下南洋”的闽南海商在血与泪的拼搏中,主导中国海外华商网络近300年。然而,发达的海外贸易却给闽南人民带来了一定困扰。商船在东南亚卸货清仓后,船员们就将当地散落在海边的牡蛎壳装在船上压舱,保证船舶平稳返乡。当船舶停靠在祖国的港口码头时,牡蛎壳便被船员随意抛弃,堆积如山牡蛎壳散发出强烈的腥臭味,闽南人民深受其扰。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2)

方此之时,闽南人民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外表坚硬洁白的牡蛎壳用于修葺房屋,一座座堑垒起来的“蚝壳厝”便成为闽南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物换星移,时代变迁,“下南洋”的精神还在传承。闽南人民运用现代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妙解牡蛎壳烦恼,将牡蛎壳制备成土壤调理剂,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酸化等问题。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3)

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01

打响牡蛎壳攻坚战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4)

福建的牡蛎主要以葡萄牙牡蛎为主。据说是趁当年郑和下西洋附着在大海船底部来到中国,后来发现漳州海域的环境最适合生存,从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牡蛎肉成便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在食用牡蛎肉后,将大量牡蛎壳丢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

机遇就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看到家乡一直受到牡蛎壳污染的困扰,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化腐朽为神奇,改变这种现状。他介绍,牡蛎壳中含90%以上的碳酸钙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少量的有机质,在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价值。但由于目前对牡蛎壳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造成其利用率低下,大量资源被浪费。

王永明进一步谈道,牡蛎壳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的优点。而且,牡蛎壳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钙源,可以改良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且可以达到间接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可以说,牡蛎壳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土壤改良调理剂,特别适合酸化土壤的改良。

02

牡蛎壳的神奇之处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5)

据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绪龙

据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介绍,葡萄牙牡蛎钙就有很好的“调酸力”,而且调酸能力快而不猛,尤其是针对红壤、老菜园、老果园的酸性土壤调节,既不会像生石灰那么猛,也不会像含钙碱性矿石那么慢,如果用量充分,土壤的pH值可迅速上升至0.5,并保持持久调酸能力。

陈绪龙表示,由玛塔生态推出的牡蛎壳粉剂和颗粒剂,都是基于纯天然的福建海域葡萄牙牡蛎壳经过保护性烘焙分段活化技术加工而成,富含海洋生物活性钙、16种氨基酸、20余种微素,千亿微孔,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平衡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效钙、氨基酸及有益微量元素,具有非常好的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理化结构的功效,还可以进行土壤消毒、降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危害。

据了解,由于福建玛塔生态研发的牡蛎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工艺和领先的技术,不仅得到国内多家农资企业的青睐,更受到韩国、埃及、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农资企业的追捧。

03

玛塔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还乡村一片青山绿水,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玛塔生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王永明表示,将牡蛎“变废为宝”,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当地农村生产力量,共同实现牡蛎壳粉剂和颗粒剂的产业化经营,不仅在解决一直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带动了当地农民产业致富的热潮,为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作出卓越贡献。

据了解,2013年以前,当地村民年养殖牡蛎收入为每亩约4000元,而现在提升到16000元;人均收入也从6800元提高到现在的22000元。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风村貌也彻底改变了。在消灭了过去多年堆积的葡萄牙牡蛎壳之后,在那块土地上还建起了整齐漂亮的“联排别墅”式村民新居。

王永明表示,牡蛎壳承载了我最初的梦想,要想村民赚钱,就得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得发展乡村支柱产业,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玛塔生态将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此外,玛塔生态为探索农资品牌发展之路,重塑农资品牌形象,助推中国农资品牌走向世界,冠名承办了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联合推出的“中国农资行业品牌计划”,旨在培育和打造一批中国农资产业的“金字招牌”,让中国农资品牌成为产业稳健前行的重要引擎。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链接1: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6)

牡蛎产业规模

(1)养殖面积和产量

近些年来,福建省牡蛎养殖年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图1)。2008年至2017年,福建省牡蛎养殖年产量增长了23%。2017年,福建省牡蛎养殖面积3.45万公顷,产量为178.81万吨,占全国牡蛎养殖产量的37%,福建省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牡蛎养殖省份(图2)。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7)

图1 福建省2008年-2017年牡蛎养殖年产量变化曲线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8)

图2 2017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占比情况

(2)产业产值

福建省牡蛎产业包含苗种生产、海上养殖、鲜活流通销售、加工、物流餐饮和牡蛎壳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据统计测算,2017年福建省牡蛎产业产值达56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10万人。

养殖生产情况

(1)养殖概况

福建省养殖的牡蛎种类主要有福建牡蛎即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等3种,其中葡萄牙牡蛎养殖产量占90%。

福建省牡蛎养殖主要集中在闽中、闽南地区。福州、厦门、莆田、宁德、泉州、漳州等沿海地级市均有牡蛎产出(表1、图3),其中漳州市养殖规模最大,2017年养殖面积8976公顷,产量56.97万吨,占福建全省37%;福州次之,2017年养殖面积9952公顷,产量49.22万吨,占福建全省32%。从养殖面积变化来看,福州、莆田牡蛎养殖面积逐年增加,漳州、宁德、泉州牡蛎养殖面积有少量波动,厦门牡蛎养殖面积逐年减少。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9)

图3 2017年福建省各地市牡蛎养殖产量比例图

据统计,福建省沿海30个县(区)养殖牡蛎(图4),诏安县产量最高,达235,823吨;福清、秀屿、连江、平潭、龙海产量超过10万吨,而漳浦、东山、北岸、惠安、云霄、霞浦、罗源产量均在5万吨以上,产量超过1万吨的县(区)有23个(图4)。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0)

图4 2017年福建省沿海各县(区)牡蛎养殖产量排行榜

按养殖方式分,2016年吊蛎养殖(垂下式)为2.54万公顷,占总养殖面积65%,其他模式1.35万公顷,占总养殖面积35%。

(2)苗种生产情况

牡蛎苗种的生产方式有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葡萄牙牡蛎采苗场主要分布在闽中地区海湾,主要有福州福清湾、莆田湄洲湾、惠安大港湾、石狮深沪湾、泉州围头湾和厦门同安湾等地区;香港巨牡蛎采苗场在龙海九龙江口海淡水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牡蛎育苗场主要分布于闽南漳浦,少量分布在于闽东的宁德、罗源,总计约数十家。

近年来,漳浦等地大量育苗技术人员在秋季赴广东饶平育苗场培育牡蛎苗种,运回福建养殖,造成福建牡蛎苗种年产量和产值逐年降低。2017年牡蛎育苗达58,101万贝壳,产值5,766万元(图5)。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1)

图5 福建牡蛎苗种产量、产值变化情况

福建培育的牡蛎苗种,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大量销往广东、广西和东南亚。近年来,葡萄牙牡蛎全三倍体苗种在霞浦、惠安、诏安等地试养。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2)

牡蛎加工与流通

(1)加工

福建省养殖的牡蛎规模大、产量高,其产品90%开壳取肉销售。牡蛎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漳浦和诏安,牡蛎加工产品除传统的蚝干、蚝油和牡蛎罐头等,随着牡蛎精深加工技术发展,开发出了休闲食品蜜茶海蛎、半干调味牡蛎、裹粉预炸牡蛎和面包牡蛎等系列产品和牡蛎海极鲜味素、牡蛎海极鲜味汁等高品质牡蛎调味品;牡蛎壳利用也由简单的烧制白灰、制作采苗器而发展出了土壤调理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养殖水体净化剂等加工产品。目前,福建牡蛎多以粗加工作坊式生产为主,省级规模以上牡蛎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2)流通

福建省已形成漳浦、诏安两大牡蛎集散地。福建省本地养殖的牡蛎,以客商和经纪人收购为主。一部分流入附近市场,或销往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满足日常消费;还有一部分满足加工所需,一部分被运往漳浦、诏安两地,加工成(袋装)鲜蛎肉,再转运到山东,深加工成烟熏牡蛎罐头出口欧盟。每年输往山东的生肉约5万吨。近年兴起的牡蛎网络电商、微商,是对传统销售网络的一个有力补充。

(3)进出口贸易

牡蛎出口中,制作或保藏的牡蛎(蚝)占出口量的59%、出口额的86%。2017年,牡蛎出口量1642.87吨,出口额2793.93万美元,较2016年分别增加11.21%和2.07%。冻、干、盐渍或熏制的牡蛎(蚝)主要出口东盟(图6)。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3)

图6 2013年-2017年牡蛎出口量、出口额和平均单价变化情况

近年来,福建省牡蛎产品进口总体呈增加态势。2017年牡蛎进口量42.01吨,进口额37.24万美元,较2016年分别减少28.03%和增加36.24%(图7)。2013年以来,福建省大量进口生蚝,2017年进口近34吨,生蚝出口约10吨(表2)。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4)

图7 2013年-2017年牡蛎进口量、进口额和平均单价变化情况

市场消费和品牌

福建省养殖的牡蛎以餐饮为主,老少皆宜,是沿海地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特色食物。除家庭消费外,其他消费方式主要有烧烤摊或品牌餐饮企业的主打菜品。福建全年都能消费牡蛎产品,其中以9月到2月为高峰期,此时牡蛎肉质饱满,品质最好。多年来,各地已开发出一批知名菜肴和餐饮品牌,如闽南的蚵仔煎、福州的海蛎抱蛋、漳浦的紫菜海蛎煲、蚝干粥以及大众喜爱的蒜蓉生蚝、碳烤生蚝等,有效推动了牡蛎餐饮消费向深度发展。据调查,牡蛎产地批发价格较为平稳,带壳牡蛎每斤在0.5元~1元波动。

福建省涌现出了一批牡蛎区域公共品牌,如漳州知名品牌——漳浦霞美的“霞美牡蛎”,获得省级“绿色食品”、福建省农产品名牌产品等称号,产品畅销福建省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等市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第二批“福建十大渔业品牌”之一泉州金牡蛎;莆田市的“莆田牡蛎”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明商标。此外企业还创建了“漳浦望松蜜茶海蛎”“石狮顺盛 SHUNSHENG牌牡蛎”“厦门蚝干粥”等一批牡蛎产业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牡蛎作为十大特色品种之一给予支持。现代渔业设施建设专项也持续支持各地牡蛎养殖单位使用塑料浮球替代泡沫浮球。

福建省相继实施一批牡蛎相关重大项目,如牡蛎种业创新项目培育出牡蛎新品种(系)“金蛎1号”和“福蛎1号”,集成优化牡蛎亲贝促熟培育、水质调控、高效附苗技术,在葡萄牙牡蛎高效制种技术及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取得了一批实用成果;在牡蛎加工方面,形成了“牡蛎特色产品开发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实现了牡蛎全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牡蛎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待突破瓶颈及发展建议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牡蛎自然海区附苗预报的开展,福建牡蛎产业对推动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对牡蛎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潜在的威胁。

(1)无序养殖问题突出,应做好牡蛎养殖规划和布局

福建省牡蛎养殖间距短(浮绳间距约2米),普遍存在局部水域养殖密度过大等问题;近年来牡蛎养殖收入稳定,吸引渔民养殖,无序发展严重;各地对牡蛎养殖缺乏规划,对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利;用海矛盾突出,如罗源湾被用于发展临港工业、石狮深沪湾古森林保护区建议不把深沪湾纳入养殖规划等。

建议加强对养殖海区的规划布局,科学确定海区养殖容量,控制养殖强度和密度,开展牡蛎科学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保护内湾牡蛎养殖环境,研制开发抗风浪牡蛎养殖装备,发展湾外养殖,拓展养殖空间。

(2)牡蛎种质退化严重,应进行种质选育、推广优新品种

近几年以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的牡蛎呈现出了个体小、出肉率低等种质退化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养殖品种的选育。目前尽管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已选育出了“金蛎1号”新品种和速生品系“福蛎1号”,但其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3)产业化程度低,应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福建牡蛎养殖的组织程度很低,现有合作社只发挥了有限作用,散户养殖仍是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人工费用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加工能力不足;缺乏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建议鼓励养殖户往养殖大户、合作社和企业发展,培育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品种应用、养殖技术、市场竞争、争取政策支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研制推广应用一批吊养牡蛎机收设备,以及新型采苗器、塑料浮球等新型材料,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支持发展牡蛎加工业,提升牡蛎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养殖产品单价低,应发展单体牡蛎养殖

福建牡蛎养殖收入稳定,但其传统产品存在养殖周期短、个体小、壳薄(不适合做烧烤用),因而单个价值较低,烧烤蚝主要靠外省调运。建议发展单体牡蛎、三倍体牡蛎养殖,形成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品质;发展适用于福建单体牡蛎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作者:林丹 孙敏秋 张克烽 林荣晓

来源:中国水产(ID:fishery1958)

链接2: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5)

葡萄牙牡蛎

600年前来到中国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海面上满是分割成块的密密麻麻的葡萄牙牡蛎养殖水域。据悉,福建牡蛎产量占全国的40%,环渤海占40%,北部湾占20%,福建牡蛎70%集中在漳州沿海。这种牡蛎叫葡萄牙牡蛎,据说是趁当年郑和下西洋附着在大海船底部“偷渡”到中国来的。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6)

牡蛎曾让西梧村

“路颠,水咸,人人嫌”!

这个造福渔民的葡萄牙牡蛎也曾经让沿海渔村苦不堪言。西梧村村党支部书记吴志雄说,西梧村历代都靠海过活,多年来牡蛎养殖获得大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提升,但致富路子越走越窄,几乎走投无路。

究其原因,村子200来户渔民家家户户都养殖牡蛎,但牡蛎壳没有找到处理办法,只能作为固体废弃物随便倒在房前屋后。吴志雄说,这里一年四季都出产牡蛎,最高峰时每天可产生50吨牡蛎壳,日积月累之下,西梧村到处都是取肉后的牡蛎壳,不仅把路堵塞了,还因渗透把地下水也污染了。人人身上有股臭乎乎的海腥味,本村姑娘嫁不出去,外地姑娘不愿嫁进来。那时人们给西梧村编了一个顺口溜:“西梧村,路颠,水咸,人人嫌!”吴志雄说,一家一户小农模式根本无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问题,而且没有合适的技术与产业转化,仅仅靠国家环保投入,让西梧村压力很大。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7)

2014年,刚刚上任的吴志雄正为西梧村绿色发展苦苦寻找出路,并遇到了王永明。当时王永明正在为寻找牡蛎钙项目做调研,到过漳州好多沿海村子。“来到西梧村一谈,吴书记就非常认可这个项目和思路。本来已经打算把牡蛎壳加工场放在别的村子,最后还是被他的诚意和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把项目建在了这里。”王永明说。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王永明的家乡在泉州惠安一个小渔村,他很小就担起养家的担子。本世纪初从中医学院毕业的王永明,开过诊所、卖过药,在市场突变中闹了两肋饥荒。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喷施宝公司并被调换到江西市场,吃苦耐劳的王永明很快就成为公司的销售明星。

当时江西的专业机构通过大面积调查,发现南方广泛存在农田土壤酸化问题,因土壤酸化造成的作物栽培障碍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成片花生绝收的案例。这件事是事关粮食安全的大问题。但当时都未找到解决办法。

那段时间,王永明脑子里反复想着这件事。有一天,突然想起在家乡遇到这类问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办法是把牡蛎壳烧成粉撒到田中。于是他立即行动,从家乡购进好几吨牡蛎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撒下去。一个生产季节下来,原本酸化很严重的农田PH值竟然明显改善!后来,王永明了解到日本使用牡蛎壳粉是一个农业传统;在中国部分地区,也一直在这样做,但未形成规模产品和大面积的推广。随着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看到家乡一直受到牡蛎壳污染困扰,他觉得这是一个前景很好的产业。不仅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纯天然产品;还能解决沿海渔村固体废弃物的化害为利难题。于是立即行动,2011年,以开发牡蛎壳为产业目标的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呱呱落地。

“福建的葡萄牙牡蛎钙真是一个宝!”王永明说,“随着这些年我对它研究开发的深入,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功在当代、造福家乡的好事!干到现在,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坚守如初!”

葡萄牙牡蛎钙

是农业好帮手

葡萄牙牡蛎钙是碱性的钙,可利用的钙养分活化率高。据介绍,葡萄牙牡蛎钙的钙含量为50%左右,能吸收的速溶钙含量在10%左右,氧化钙含量10%左右,无论是基施还是追施,都能满足钙的临界需求。

葡萄牙牡蛎钙有很好的“调酸力”——生物碱性柔性调酸不反弹。好处是调酸快而不猛。对红壤、老菜园、老果园的酸性土壤调节,没有生石灰那么猛,但也不像含钙碱性矿石那么慢。用量够多的话,极短时间内就能使pH值上升0.5,并能保持持久调酸能力。

葡萄牙牡蛎钙可吸附重金属,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据王永明介绍,2012年湖南发生镉大米事件,引起全国关注。王永明第一时间把牡蛎钙带到湖南,迅速展开治污实验,效果很明显,这源于葡萄牙牡蛎独特的结构。王永明说,葡萄牙牡蛎生长期短,生长结构也不同,决定其牡蛎壳比别家多了一个“孔隙结构”,这个结构让它拥有了独特的重金属吸附能力。

玛塔牡蛎壳钙能快速吸水,通过与生俱来的微孔毛细作用,吸水量与自身体积相当。在土壤中,葡萄牙牡蛎钙粉中的蛋白多糖,含大量天冬氨酸、谷氨酸聚合物,吸水能力更为突出。

葡萄牙牡蛎钙还有“益菌性”——根圈细菌繁衍的优质环境。正因玛塔牡蛎壳粉具备超高吸水性、保气性,与土壤结合后,形成较好的团粒结构,能为根圈细菌提供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含氧量充足的生存环境,促进根圈良性微生物频繁活动。这些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就是根系生长所需的生物刺激素、生长素。

天然葡萄牙牡蛎钙还是生物改良材料。王永明自豪地说,葡萄牙牡蛎壳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拥有相当优异的生物改良特性,所以能成为迄今为止天然物质中环境改良能力最强的生物材料。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8)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19)

据介绍,西梧村葡萄牙牡蛎加工厂最高每天可处理50吨牡蛎壳,改变了过去分散经营的模式,完全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无害化。村民收入提升了,村风村貌也彻底改变了。吴志雄自豪地说:“2013年以前,我们村民年养殖收入每亩只有4000多元,现在提升到16000元;人均收入也从6800元提高到现在的22000元。我们计划为西梧牡蛎申请地理保护商标。”王永明也说:“我们手握十几项葡萄牙牡蛎钙研发专利,将按照目前西梧村牡蛎加工场的模式,在福建沿海葡萄牙牡蛎壳需要处理的村子,不断扩大规模!玛塔热烈欢迎全国的农资生产企业找玛塔生态洽谈相关合作,一同为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链接3:

2019年4月3日,由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刘惠明带队的惠安县政府牡蛎壳固废治理考察组一行莅临玛塔生态诏安工厂考察,漳州市诏安县发改局副局长胡波元、玛塔公司董事长王永明等人接待了考察组一行。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20)

考察组参观四都镇西梧村牡蛎加工中心

惠安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刘惠明带领的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牡蛎加工中心、玛塔公司诏安工厂生产车间、玛塔公司展厅。诏安县发改局副局长胡波元向考察组介绍了诏安县近年来在牡蛎壳固废治理方面的经验探索,2014-2015年引进玛塔公司的经过及诏安县政企合作处理牡蛎壳固废的经验;玛塔生态董事长王永明针对玛塔公司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牡蛎壳固废治理、牡蛎钙生物改良材料研究、牡蛎钙酸化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材料推广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考察组对玛塔公司的发展历程、牡蛎壳环保处理工艺流程和收运处置模式表示认可,并对玛塔生态公司的绿色发展理念给予了高度肯定,要求玛塔生态高标准建设泉州玛塔生态项目,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投资建设计划,尽早协助惠安县全面解决牡蛎壳固废污染问题。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21)

考察组参观玛塔生态诏安工厂展厅

牡蛎壳怎么生长的(牡蛎壳的神奇之处)(22)

考察组听取公司发展情况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