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学史使我们明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王朝更替浩浩荡荡,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在烟波浩渺的历史海洋中,我们能获得什么,我们能汲取什么?从泛旧的书页里回看我们自身,从喧闹的争吵中反省我们的思想,只有深邃冷静的洞察力能将历史磨成一面照应今人的镜子。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1)

一、 历史学者签售会遭掌掴

许多人对于“阎崇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第一次知道这位学者,或许是在红遍大江南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阎崇年毕业于北师大的历史系,主要研究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现在就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也是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名誉会长。阎崇年著作等身,是个正儿八经的学者,对于清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阎崇年成为“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后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声誉,但他在节目上的一些言论却给他带来了麻烦。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正在无锡新华书店举行签售会,场面十分热闹。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黄海清的小伙子走上台来,打了这位74岁的老学者两个耳光。这两个耳光使在场的参与者都十分震惊,这一事件经过网上发酵以后被网友们议论纷纷。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2)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是继元朝之后第二个完全被外族统治的朝代。清军入关,满族人成为中原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汉人在满人的统治下低人一等。明亡清兴这段历史在许多历史爱好者的解读里是带有许多的民族色彩的,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死守国门社稷,晚明遗民反清复明失败,这些史实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悲剧色彩。孙中山就提出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如何评价清朝的历史,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我们的认知里,“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晚清政府昏庸无能,签订丧权辱国的协议又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屈辱的历史。阎崇年之所以会引发历史爱好者的不满,就是因为他对清史的评价失之偏颇,有“美化清朝”的嫌疑。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3)

《正说清朝十二帝》是阎崇年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在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之后十分畅销,在一年内就重印了15次。这本书名字里有个“正说”,意思就是要与民间的“戏说”抗衡,要用坚实的史实来纠正“戏说”的错误。学者们认为,阎崇年在这本书里确实有很详实的史实,但是他对清朝却往往过誉。

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阎崇年认为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是他的功绩之一。学者对此提出了严厉地批评。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多少对清朝的八旗制度有些了解,在清朝,满族的八旗子弟是社会上的特权阶层,汉人在满族面前都要自称“奴才”,《甄嬛传》中的甄嬛因为是汉人后裔而无法成为皇后。

可见,八旗制度是一种不平等的制度,而八旗子弟又被国家供养,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气,对国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阎崇年的评价显然是没有从人民立场来考虑努尔哈赤创立的制度。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4)

除此之外,清朝政府仍然是封建帝制,所有的制度设立都是为了巩固王权服务。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评价历史功绩,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人民大众,是否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清朝政府用铁蹄征服了中华大地,利用一系列制度压迫人民,作为一名学者,实在不应该对清朝的制度盲目追捧。

二、 百家讲坛学术明星遭学界质疑

对于“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学术界和民间往往褒贬不一。“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在设立初期为平民百姓开拓了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许多人从电视上领略到了学者的风采,对中国历史也有了更多了解。

但是,一些学者在“百家讲坛”上摇身一变,由“学者”变成了“学术明星”,他们的讲述虽然有声有色,但也不乏一些“戏说”的成分,有时还会夹带“私货”,学术界对于学术明星不严谨的作风很是不满。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5)

在这一点上,阎崇年也犯了类似的错误,最令历史爱好者不满的就是“清代没有昏君”的论调。在阎崇年的节目《清帝十二疑案》中,阎崇年认为清代的皇帝里面没有昏君、顽君和暴君,一下子将清朝皇帝抬高到了圣人的位置。

这一论调遭到了网友的反驳。咸丰皇帝昏庸无能,宣统皇帝玩物丧志,而在所谓的“康乾盛世”里也大兴文字狱。满清入关的时候,满族军队在扬州屠杀了十日,这一历史事件血腥残暴,怎么能说清代没有“暴君”?

读史本应该使人冷静清醒,而阎崇年对清史的研究趋势过分地美化了清政府的统治。在阎崇年的著作《康熙的志与学》中,阎崇年竟然对“扬州十日”进行美化,把这种杀戮判断为满清政府与汉族文化交融的过程。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6)

三、 知识大众化和通俗化该何去何从

阎崇年并不是百家讲坛中唯一一个“翻车”的讲师。易中天和于丹都曾经遭受到学术界的猛烈抨击。于丹本不是哲学专家,把《论语》中的“小人”误读成“小孩”,让学界瞠目结舌。易中天专业是中文,在“百家讲坛”上讨论三国两汉历史,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这一现象是“百家讲坛”定位模糊的结果。“百家讲坛”是一个面向百姓大众的节目,带有一定的通俗性和娱乐性,并不像学术研究那般严谨和枯燥。但是“百家讲坛”所请的专家多是学者型的人物,他们在学界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是“学术权威”了。要想生动有趣,必然又有损严谨性;要想内容严谨,对老百姓来说又必然有些枯燥,这就是“百家讲坛”面临的困境。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7)

由于“百家讲坛”在全国范围内热播,这些专家学者的一些偏激言论又被网友放大了。在学术研究领域,“百家争鸣”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学者之间的意见相互碰撞,相互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但因为意见不同而被掌掴,这确实是一个偏激的现象。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创立之初就是希望知识能够走进大众,我们看到,知识大众化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应该肯定“百家讲坛”的积极意义。对于学者来说,知识的生产本来就是为了服务人民大众的,要找到合适的渠道传播所学所知,在这一点上,“百家讲坛”的讲师也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也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这对于阎崇年这样的讲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我们应当要大胆地参与讨论,在争鸣中让知识不断传承下去。

百家讲坛四大名著十大主讲人(87岁百家讲坛名师)(8)

在知识的争鸣中,我们要永不满足,深深地感受到不足,只有发现自己的无知才能进一步在书海中遨游,进一步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磨砺自我,自我批判,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