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文的发心是为了解答很多人的困惑,“很多时候,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恶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理解因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理解因果(什么是因果)

理解因果

写本文的发心是为了解答很多人的困惑,“很多时候,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恶报?”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 立刻就报。

这句话本是劝诫人们多行善事,不行恶事,否则会有报应。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觉,作恶多端的人吃得好、穿得好,而善良的人却总是受苦受累,祸患不断。

似乎觉得因果报应的说法,是骗人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信因果,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

我以大多数人都能信服的角度,探讨一下“因果”。

因果并不是玄学,也不是迷信,它是有科学依据的。

因果是什么?

简单来说,它是数学上的“大概率事件”。

“因果”具体来讲不是两个字,而是四个字,有的说是“因机缘果”(“机”同“积”),也有的说是“因缘积果”。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意思都是一样的。

“缘”的意思是时机,也就是说,光有“因”没有时机是体现不出来“果”的。

“积”的意思积累,也就是说需要重复不断地做。

举个例子:

你坐地铁把脚到过道中间,你被别人踩脚是一个概率事件。可能被踩,也可能不被踩。被不被别人踩是需要时机的。

如果恰好一个人喝多了,没注意到你的脚,直接踩上了,这就是恰逢时机。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概率事件。如何放大这种概率呢?

积累,也就是重复着做。

你每天每次坐地铁都把脚伸到中间,你被踩脚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这就是积累的作用。

有俗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意思是:经常在河边走路哪有鞋子不沾泥带水的.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说: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意思是:反复长期按照规律做事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

这里说的就是积累的作用。

有人会说,一个人做了坏事,是不是可能不会有报应?

理论是这样的,因为“得果”需要时机,但是人是一个感情动物。

有良心的人做了坏事,他会自责,自我否定会产生很大的负能量,那就会吸引过来同属性不好的事情。这种不好的事情,在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果报”。

一个没有良心的人做了坏事,他不会自责,但是他会持续做坏事,那么这就是在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得到“报应”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了。

这也解释了,一个人偶尔做了一件好事,也许并不会立即得到相应好的“果报”,因为这是概率事件,它需要时机,提高概率需要积累,也就是多做好事。

如果好事做多了,好人好报就很灵验了。

这就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应该: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如果你做一件好事,就想着能得到好的果报,你很大程度会患得患失。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心态: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无比豁达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