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稷峰镇姚村,是闻名全国的“板枣之乡”,历来就有“稷山板枣哪里好,姚村板枣最正宗”之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姚村就立足当地板枣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板枣产业,让村里的老百姓都过上了甜美的生活。

本着质优才能价优的原则,多年来,姚村专注板枣种植技术,借助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专家等专业力量,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民夜校等方式,传授板枣种植知识,提高板枣种植质量。

在销售渠道上,注重多种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销售物流的建设,使得板枣不再“卖难”。

在产业链条延伸上,开展蜜枣深加工;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建成由万亩枣园形成的“百枣岭”,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涉足枣蜜加工、枣树盆景等更多领域。

稷山县清河镇七级村名的由来(稷山县姚村千年枣乡)(1)

姚村枣农们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幸福。 特约摄影 栗卢建 摄

“闻千年花香、品千年枣蜜、尝千年贡枣、赏千年生态、听千年故事、悟千年神韵”。沿途追寻着这些标语的足迹,就到了有“板枣之乡”称号的稷山县稷峰镇姚村。

姚村是闻名全国的“板枣之乡”,种植板枣有千余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大力发展板枣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村里老百姓带去甜美的生活。

本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记者就将目光对准了这个板枣之乡,探寻当地板枣产业发展的路径。

创新技术

依托合作社、枣研所、农大专家等力量

走进姚村的板枣展览馆,显要位置摆放着一个贴有毛主席吃稷山板枣新闻的展板,这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曾委托北京来锻炼的干部给毛主席捎去一箱板枣,毛主席品尝后连声称赞。他自己舍不得吃完,还寄给了前线的战士。”姚村党委书记刘世恩说,“这是对我们的板枣最直接的肯定了吧。”

如刘世恩所说,姚村板枣确实以其良好的口感享誉全国。这里的板枣,大而肥硕,色泽红艳,肉厚核小,质地细密,含糖份多,味道甘美,富有弹性,久储不干。历史上就有“稷山板枣哪里好,姚村板枣最正宗”之说。姚村不仅是稷山板枣的生产区、特产区,更是历朝历代的“贡枣”生产基地。

目前,姚村板枣种植面积达到4651亩,年产枣可达230万公斤。姚村板枣的种植面积、板枣产量、板枣品质、千年古树量均居全县之首,是驰名全国的“板枣之乡”。这里是稷山板枣的发源地,枣树栽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千年板枣树2800余棵,依旧茂盛挂果。

姚村板枣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夏朝。当时稷山一带就生长着枣树,《诗经》咏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春秋时期,地属晋国绛都管辖,红枣名为“晋枣”或“绛枣”,之后随着稷山管辖地的改变,曾被叫做“河东枣”“安邑枣”。明代初期,稷山枣被确定为进贡宫廷之“御枣”,明代中期,经过三代知县改良枣树品质,“稷山板枣”正式定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为保证姚村板枣上乘品质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在县各级领导和村“两委”的指导下,全村村民立足优势产业,发展枣树经济。

“县里对我们枣农一直在推行常态化培训,这样来推动我们枣农基本能力的全面提升。”刘世恩说。

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常年为姚村的枣农们提供板枣种植的技术支持,通过农民夜校、图书室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枣农现场学习观摩。

村里成立了多家板枣专业合作社,制定科学的栽植规范和管理流程。同时,村里定期邀请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对枣树种植土壤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枣果实现高品质生产。村里还先后成立了姚村枣研所、姚村板枣主导产业科技合作社等,加强对枣树的科学管理,以及宣传最新栽培技术等。

“现在我们村的老百姓,家家都种枣树。”刘世恩说,“我们村的小伙儿,娶媳妇从来不发愁。因为其他村的都知道我村光景过得好。”

拓宽渠道

涉足电子商务、增加物流保障等领域

“卖难”一直是农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姚村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上也有新突破。

姚村村民韩武申,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山西晋福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福园”)的负责人。

“种了几十年板枣,也没想到会在网上卖板枣。”韩武申笑着说。

说起在网上卖板枣的起源,韩武申说还是因为在北京做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的儿子,他觉得家乡的板枣口感良好而且还物美价廉,完全可以成为“网红”产品。

在儿子的鼓动下,2017年,韩武申的“晋福园”电子商铺上线了。

默默无闻的商铺如何打开销路?韩武申运用了当今非常时髦的“直播”模式来卖板枣。他请到了某著名主播来到他家枣园里,直播卖板枣。仅仅一个小时就卖出了1000公斤板枣。这次直播卖板枣,让韩武申家的板枣打开了销路,也让他初尝线上卖板枣的甜头,更让他坚定了继续在线上卖板枣的决心。

订单纷至沓来,韩武申说全家的亲戚都来帮忙打包、装箱、发货。

“因为快递太多了,送快递的小哥,直接在我家扔了好几本快递单,我们填好了他们就把货收走。”韩武申说,“尤其是枣刚下来的时候,快递的小货车天天来我家拉货。”

不仅订单多生意好,在网上卖板枣还有一个好处是单价更高。平时依靠客商大宗收购的传统销售模式中,板枣的价格平均在30元每公斤,而依靠零售模式,韩武申的板枣可以卖到50元每公斤。在电商平台上,韩武申平均每年卖出1万公斤板枣,收入相当可观。

除了电子商务渠道的积极拓展,村里还与板枣协会积极合作。

“这个板枣协会,基本上就是协会牵头,与我村的板枣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物流合作,探索板枣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刘世恩说。

这个协会重在解决农产品规模化销售和销售物流这两个关键问题。过去,客商到每家每户收购,各自为政,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议价合力。同时,乡村的流通基础相比城市较差,严重影响板枣的销售通路。

板枣协会的成立,联合姚村村里多家合作社、板枣种植大户若干、6个物流点,为村里板枣的销售提供了价格和物流渠道上的保障,让板枣不再“卖难”。

“板枣协会,为我们枣农卖枣,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保障。”姚村板枣种植大户马林山说。

延长链条

涵盖文化旅游、蜜枣加工等产业

要将板枣这一个小小的果子,做成一个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就必须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和增收链,大力推动融合发展。

姚村在县各级领导和村“两委”的指导下,将板枣产业做出了新的内涵。

“我们村的板枣,因为核小味甜,就特别适合做成蜜枣。从改革开放初期那会儿,我们村就有了做蜜枣的小作坊。”刘世恩说。

董俊学是姚村庞达板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合作社里一项主要的业务就是蜜枣加工。

据董俊学介绍,他从2007年就开始建蜜枣加工厂,目前每年加工蜜枣达到800吨以上,每公斤蜜枣的价格在7元至8元,他的产品销售范围近处覆盖山西、河南等地,远处已经到达南方的安徽、广东、江西等地。他的合作社里蜜枣加工这一业务就带动本村及周边就业达100余人。

在姚村,类似这样规模的蜜枣加工厂就有4家,都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技术条件和市场销售渠道。

姚村在延长板枣产业链上,也在逐步改变单一的用枣果做链条的固定思维,村里渐渐有了培育枣树盆景、开发枣花蜂蜜、制作枣木家具等更多品类的板枣延伸产业,不断推进板枣产业向纵深发展。

同时,姚村的板枣产业还与文化旅游融合,推动枣园变景区。在以姚村为主,辅以周边几个板枣产区的万亩枣园,稷山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百枣岭”景区,就是将枣园建设与观光旅游相结合。

到了板枣成熟的季节,百枣岭上一片绿荫葱葱,枣花飘香,道路幽曲,千年枣树林立,处处都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稷山人将板枣文化解释为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等,有力推动了板枣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老百姓的摇钱树。

稷山县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金秋板枣文化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八届板枣文化节上,该县重点组织了八大活动,直接参与的专家、客商、电商、媒体记者、枣农及干部群众、周边县市游客达10.3万余人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总投资达48.7亿元。这些活动丰富了稷山板枣文化和后稷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后稷文化影响力,拓展了稷山对外开放的视野和空间,使其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形成一批文化研究成果、项目对接成果、经贸洽谈成果。

通过此平台,稷山县深度挖掘了传统农业的旅游文化元素,推广了新技术,拓展了新市场,催生了新产业,有效推动了板枣生产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高效发展,使之成为推动板枣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让姚村这一板枣主要种植地直接受益。

(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