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我实在不愿意管李少红拍出来的这玩意儿叫“红楼梦”,可是,人家打着“忠于原著,超越经典"的旗号辛辛苦苦的拍了出来,就是看在曹雪芹他老人家的份上,怎么着也得尊重一下,暂且就叫“新红楼"吧咱们且看看,这李大导演,是怎么个忠于原著超越经典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原装的红楼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装的红楼梦(我看新红楼梦)

原装的红楼梦

说实在的,我实在不愿意管李少红拍出来的这玩意儿叫“红楼梦”,可是,人家打着“忠于原著,超越经典"的旗号辛辛苦苦的拍了出来,就是看在曹雪芹他老人家的份上,怎么着也得尊重一下,暂且就叫“新红楼"吧。咱们且看看,这李大导演,是怎么个忠于原著超越经典的。

记得当初一开始定的新红楼导演是胡玫,先在心里暗暗的欢喜了一下。看过了她拍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作品,对于她个性化的拍摄视角、严谨悠缓的叙事风格记巧妙的情节安排等,我是一直抱着很欣赏的态度的,不由得对这部还在酝酿中的新红楼充满了期待。可是后来,胡玫导演因为坚持自己的艺术原则拒绝接受选秀结果,辞去新红导演一职,与胡导齐名的李少红导演半路里杀将出来,成为这新红楼的当家人。我是有点不理解了,胡导面对着通过黑幕交易的选出来的选手无所适从,难道你李导真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之功?

关于李少红导演,我对她是有一些了解的,而且不好意思地说,本人还相当喜欢她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作品,剧中贯的的唯美意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新红楼似乎也是想延续她一贯的唯美风格,这个本无可厚非,一个人所坚持的东西总是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到她作品的每一个角落里去的,但关键是看你要如何在不同的电视剧里如何表现这一样的风格了,角度拿捏稍有不对,便会有雷同之嫌。初看新红楼,第一个感觉是,跟橘子红了真像啊。梦幻般的场景,飘忽不定的背景音乐,简直跟《橘》如出一辙。可是,这样的手法放在《橘》无疑是成功的,再次复制过来,用到经典《红楼梦》的翻拍上,就有些不靠谱了。一部戏带有另一部戏的明显特征,那这部戏,一定不能算是很成功的

满剧的铜钱头,比戏子还像戏子,不说了;王夫人老得像宝玉的奶奶,不说了;十三四岁的少年,却对这看似有三十好几的女人叫妹妹,不说了;太虚幻境拍得像阴曹地府,不说了满目的胖头鱼,不说了;旁白多得像评书,不说了;不说了,这些都不说了

咱就说说这忠于原著,超越经典。其实这种经典的翻拍,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咱也不应该太苛求李导。但李导你要打出“忠于原著"的旗号拍新红楼,红迷们用原著来挑你的刺儿,应该不算过分吧。在朋友的推荐下,本人只看了前三集,越看越晕。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对红楼梦实在太熟悉,因此看不同的版本时,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我读红楼,虽然远到不了张爱玲的境界,但是若抱着挑刺儿的目的去看,那些个实在碍眼的毛病还真不是一个两个,到后来,竟是一分一秒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跳出来吓你一跳,挑刺儿,竟有些挑不及了,一个朋友戏言,这哪里是挑刺儿啊,想办法找找吧,看看有没有正常的不吓人的地方。

先说开篇,一僧一道行至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遇到石兄,在度化石兄的过程中,书中所述,一直是以僧为主的,到了电视剧里,僧所说的所有的台词都被那道人抢去了,难道是因为演道人的刘威比演僧人的刘金山更有名?不过这癞头和尚胖得像头猪,还总是脸奷笑,着实不招人待见,难怪李导也不喜欢他,连仅有的几句台词生生被人抢了去。

在书里,贾雨村在甄家饮酒,一首“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让甄士隐看出了飞腾之兆,大为叹服。但在电视剧里,却成了贾雨村吟出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与奁內待时飞”一联之后,甄士隐即发出“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现"的感叹。稍微懂一点的诗词人应该都能看得岀来,这一联一诗,,哪一首更能体现贾雨村飞腾的野心。全国导演界著名的才女导演李少红没有理由不知道。

甄家仆人霍启,抱小姐英莲上街观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于一家门槛上坐着,直接导致了英莲的失踪。“小解”一词,在剧中被改成了"尿急”,我要疯掉了,李大导演,你不要说这样改是服从于艺术的需要,是忠于原著,原著有你这么粗俗吗?天涯那个才女斑竹白色彩色急了便骂“你TMD不用这种粗俗的东西篡改原著,你会死不?会死不???"骂得好!

甄家的小姐英莲眉心的那颗美人痣也莫名其妙的没有了,为啥不能在化妆的时候给点上?

贾雨村冷子兴偶遇闲聊,说起贾政“已有衔玉之儿,又有长子所遗一个弱孙",这书里的弱孙,当指贾珠之子年幼的贾兰了,而在新红楼的字幕里变成了“又有长子所遗一个玄孙。李导,你不知道玄孙和弱孙的区别,难道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会不知道?全国的观众朋友也不知道?

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旁白是这样的:他们经过扬州,转大运河一路北上,历时数月,开春之时进入了都中。这里用地理历史知识稍微分析一下,应该还可以看出来,李导所说的“都中”指的无疑是北京了。因为如果是金陵(南京)的话,是不用“北上”且经数月才能到达的。那么书里的“金陵十二钗"该作何解?贾雨村在与冷子兴闲聊时所说的“去岁我到金陵地界,那日进了石头城…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话,又是何意?黛玉进了金陵城,原著里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剧中却是婆子们颤巍巍地抬起了轿子,这把小厮抬轿改成婆子们抬轿子又是出于原著里的哪一处?难不成婆子抬轿子,是翰墨诗书之族才有的大规矩?这些婆子必须得身强力壮,想想还真不好找。

进了贾府,见到贾母。在书里慈眉善目的老祖宗,在电视剧里变成了一个目露凶光的老妖怪(没有侮辱演员的意思,这个周釆芹真不适合演贾母),一见黛玉,居然捏着外孙女的下巴,眼里满是白骨精看血食的贪婪眼神,把蒋MM也弄得趴在外祖母的肩上偷偷儿的笑了出来。

仅仅看了新红的第一集,心里,就已经堵得看不下去了。本来,你想怎么演绎红楼,是你的自由,别人原也不能说你什么,但是,若打着“忠于原著”的幌子出来乱拍,就是你的不对了,如今90后,00后的一些小孩子若看了你这样“忠于原著的电视剧,他们会不会想: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就这副德性?

造孽啊,造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