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的战争》:“战狼”式的殊死斗争与信念的坚守

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实际行动,以“东方之狼”的特种兵战队及高能战士作战时的勇猛与情义,激发出人们内心久藏的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情感,并且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如今,一部与《战狼》极其相似的大电影《佣兵的战争》将叙写雇佣兵保护油气厂,与恐怖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从题材和戏剧冲突来看,《佣兵的战争》做到了《战狼》的“极、简”风格,既整体的叙事较为流畅,又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意识,将危害本国安全的恐怖分子绳之以法,宣扬了一种“虽远必诛”的民族意识。

佣兵的战争年代(佣兵的战争战狼)(1)

影片从一开始就将一次行动中的子安的命运予以了铺垫,将作战兄弟之死与是否继续战斗的冲突摆到观众面前,这种剧作方式虽说有点俗套,却勾连起整个故事的起伏变化,也是描绘人物心理变化的有效方式。解救,围堵,枪战,直升飞机,构成了开篇宏大的叙事,并通过男性的热血直接地将传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场面看到传送给观众,让观众在对战中感受那突入起来的快感。这种快感,极似《战狼》系列电影中冷锋遭遇两次“围尸打援”,奋起反击。片中,子安面对着欧阳的离去,他有了反思,因为在生死边缘的子安,没法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枚戒指,也没法给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唯一的办法就是“撤离”,进入全新的工作——东南亚某国中国援建的油气厂。紧接着,这种平静又被新一轮的战斗予以了消解,呈现出你死我活,争锋相对的状态。

佣兵的战争年代(佣兵的战争战狼)(2)

这种状态,建立起了以子安为首的特种兵“血肉英雄”全方位的认同和欣赏,能够有效传达和延展保护国家财产,塑造中国有骨气,有毅力的公民的形象,形成了一个“保家卫国”的内核。其实,对于子安而言,面对着在战争中逐渐被狙杀的兄弟,他的内心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说提升,因为他渐渐地意识到,作为个体与团体的责任与担当。再者,《佣兵的战争》最后的打斗风格和场面调度明显受到了《战狼》的影响,以拳拳到肉的徒手搏击,完成了动作场面的观赏性,能激发起观众对于男性气质,以及视听快感的兴趣。

佣兵的战争年代(佣兵的战争战狼)(3)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佣兵的战争》在品质上并非十全十美,但它传递出的兄弟情义、国家意识,以及精彩绝伦般的动作与视听奇观,还是显露出了战争的格局,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