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片《扫毒2》在电影院票房破十二亿,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票房可观,但口碑却并不那么漂亮。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

《扫毒2》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2)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3)

网友评论

近几年,虽然不断有港片票房逆袭(《追龙》《无双》、《反贪风暴4》等),有人认为似乎嗅到了港片复苏的迹象。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4)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冷静思考一下,依靠几部电影蜻蜓点水,无法宣布香港电影王者归来。

在“港片已死”被喊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情况下,港片似乎早就成了像斑鳖一样的濒危物种。

香港电影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入观众法眼”?

要想知道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首先得了解香港电影曾是如何地辉煌。

大卫·波德维尔曾评价香港电影是“电影史上一个成功的故事”。

八九十年代,内地改革春风刚起,香港则处于一个黄金遍地、歌舞升平的年代。

在新浪潮人才辈出、创作环境真空期、商业化程度飙升、台资大举入港和电影分级的多重因素互相混合作用下,1989至1993年堪称香港商业电影空前繁荣的全盛时代。

“新浪潮”兴起,许鞍华、谭家明、严浩、徐克、杜琪峰等一大批优秀导演便是由此崭露头角;香港影坛形成了嘉禾、邵氏、新艺城三足鼎立的割据局面;《大话西游》、《花样年华》、《东邪西毒》、《霸王别姬》等等上千部优秀香港电影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

而且毫不夸张的讲,当时的香港演员,无论男女正反或主配,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片场,就是在去片场的路上。

在商业票房上的代表人物便是“双周一成”和李连杰,而在数量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刘德华、张敏、吴孟达、成奎安等。

那些年走在街头的古惑仔山鸡陈浩南,用香烟点燃美金揸双枪的发哥,一袭红色长袍叼着扑克的邱淑贞,许下一万年誓言的星爷,湖中豪饮的林青霞,风骚妩媚的龙门客栈老板娘张曼玉,没有脚的雀仔张国荣......也成为不少影迷难以抹去的记忆。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5)

(电影《赌神2》)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6)

(电影《龙门客栈》)

事实上,香港电影繁荣的背后本身就埋藏着很大的隐患,而它的危机正是潜伏于所谓的黄金时代。

很多人以香港回归是分水岭,并以回归前后,来界定香港电影的发展态势。

但许鞍华认为:对香港电影来说1993年才是真正的分水岭。1993年之前,香港市场一年可以拍到二、三百部电影,而且票房很高,在台湾地区、韩国乃至东南亚都很有市场。可是到了1993年,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等大片的上映,反响很好,给香港电影带来冲击;台湾片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买片花,很多电影拿不到定金,开不了机;加上香港电影质量也出现一些瑕疵等原因,这之后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资料来源:《导演许鞍华:我与香港七十年》新华社)

8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有了国际影响力,自然不缺投资,尤其是来自台湾的投资商。90年代初期,台湾投资商看中了香港电影市场的巨额利润,决定注资。只要香港影人能够拿出大概的故事提纲,再辅以相应的香港影星,就能直接拿到上百万投资。

这也就意味着,成果不重要,前期的大饼更重要。

数据显示,在台资的助推下,香港电影年产量一路猛增。有数据显示,1988年香港上映影片数量为120部,到1992年上映数量增加到165部,1993年首次出现下跌,回落到了153部,与许鞍华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市场是有限的,特别是重量不重质的香港电影,边拍边写剧本的例子,比比皆是。

吴宇森在2014年公开说过,“我们几乎要拍什么就拍什么。我有好几部戏根本没有剧本,一面拍一面写。 《英雄本色》只是有一个故事大纲,然后凭感觉、感情拍出来。拍《喋血双雄》也没有剧本,也是边写边拍。因为大家互相信任,这种信任来自投资方、来自观众,也来自片商,他们对我们有足够的信任与喜爱,所以我们工作自由度非常大。 ”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7)

《英雄本色》

王家卫也在台资富裕的时期,拿到过投资。徐克拍摄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火了以后,王家卫搞出了剧本《东邪西毒》,并配上了比《阿飞正传》还要豪华的明星阵容,包括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张学友、张曼玉等等。

但王家卫依然是王家卫,慢,才是他的风格。拖拉半天,刘镇伟探班时发现,这戏根本不可能按照原先承诺的档期交付。为避免王家卫惹上台商的麻烦,刘镇伟用一个月的时间拍摄出《东成西就》,当时还在贺岁档成功收割了一波票房。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8)

《东成西就》

类似《东城西就》的作品很多,香港电影里有个专有名词“七日鲜”,形容一部电影的的制作周期极短。

导演王晶更是深谙香港电影市场的规律,他被视作“七日鲜”的代表人物。“七日鲜”的正面意味着勤奋,负面则意味着粗制滥造。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9)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0)

香港电影辉煌难再,是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在谈论它的衰败时,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它为何而败。

美国学者指出,香港电影的殒落是马克思形容的"不计市场之限制而作之生产"这种古典过度生产的经典案例。

香港明星制和电影分级制的发展成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明星片酬与拍片数目的同时急增,从而导致电影本身的质量下降

和同样追求工业化的好莱坞相比,香港电影的“工业化”是半残状态,速度很快,但最终只是被金钱裹挟,逐渐失去原来的优势。

另外,当时的香港影坛,一个题材火起来,市面上马上就会冒出一大堆跟风之作直至把这个题材拍到死。其中最为典型的诸如英雄片浪潮、赌片浪潮、东方不败浪潮、古惑仔浪潮等。

就比如现在出现的港片,人还是那些人,题材也总限于警匪、枪战、毒品。精英仍在,只是审美疲劳了。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1)

纪录片《百年梦工厂》

再加上香港回归以后,香港电影受到一定的限制,曾经过火癫狂的特色已经不合时宜。

对于习惯了百无禁忌的港片来说,一旦受限,功力就会大减。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2)

纪录片《百年梦工厂》

此外,台资撤离香港电影市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香港经济一路下滑,再无力支撑繁荣的电影工业。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3)

总之就是,当香港电影用尽全力燃烧时,同时也在悄然消损。

而同样在被“消耗殆尽”的还有香港演员人才断层,青黄不接也是香港电影没落的重要因素

今年的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去年的大热门《无双》成为最大赢家,包揽7项大奖。《无双》获奖,没有热搜,没有刷屏,今年又比往年更落寞了许多。让人不禁唏嘘,都2019年了,影帝之争怎么还是周润发、黄秋生、郭富城、吴镇宇这些“老面孔”?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4)

近年来上映的30多部港产警匪片,如xx战、xx风云、xx风暴,基本全是香港铁三角轮流坐庄。就是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之间的排列组合。

要知道,刘青云已经57岁、古天乐49岁、张家辉52岁,而他们仍然是香港电影当打的“小生”。

香港的年轻人去了哪里?

千禧年后,香港影坛涌现出谢霆锋、陈冠希、余文乐、吴彦祖、冯德伦、房祖名、李灿森、张柏芝等大批新演员,然而一场“照片门”差点废掉整个新生代。

后来陈冠希被业内封杀、谢霆锋转行做厨师、冯德伦退居幕后、房祖名涉毒自毁、余文乐后劲不足......总之这场新老接力最后轰轰烈烈地失败了。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

虽然此举为低迷的香港本土市场拓宽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但另一方面,为了符合内地市场需求,以往无所顾忌的港片不免循规蹈矩起来,合拍片导致港味逐渐消失

2017年在内地大热的《追龙》,在香港只是反响平平,许多香港人觉得电影其实是以内地的视角“窥探”九龙城寨;也有资料显示,《新喜剧之王》这样打着周星驰招牌的电影,在香港也几乎没有什么排片。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5)

或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港味?我想,它可以是题材上的小人物与大精神、黑白对立,内容上的粗鄙与浪漫,影像上的粗糙与精致,小而巧的奇思妙想......说不清道不明,但却能深入人心的港式文化。

如今,想要再找到一部原汁原味的香港电影,已经很难。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6)

纪录片《百年梦工厂》

“港片已死”这种论调并不新鲜,早在90年代麦嘉就作此大胆判断,只不过近几年来这种唱衰言论更加流行罢了。而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是,港片仍在顽强继续。

也许,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难以复制,但香港电影不会彻底死掉。就算全港只剩一个导演拍了一部电影,那港片也算活着。

况且现在香港一年还能产出五六十部电影(包括不在内地上映的)!

刘德华和刘青云拍什么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还是被刘德华)(17)

做艺术就和做人一样,不用过分追求绝对的活着和死去,而那种在困境中奋力求生的过程才是坚持拍港片的精神意义所在。

无论是哀悼者,还是捍卫者,我们都是香港电影的爱好者。我们不会自欺欺人,也不幸灾乐祸。

还记得在去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黄秋生当颁奖嘉宾时自嘲着说“消失”了两三年,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他得介绍介绍自己:“我中文名字是黄秋生,意思是说,虽然黄了,但是在秋天的时候还有生命迹象的呢”,他接着微笑说,

好像香港电影这样,很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