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疫情出现的一款名为“隔离险”的保险产品迅速蹿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所谓隔离险,是指投保人在保障期内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领到相应的保险补助。从相关产品看,隔离险月均保费为6元至10多元,隔离津贴为150元/天到1000元/天不等。还有一些网站,在隔离险销售页面上醒目写着“隔离赔付、隔离躺赚”等宣传语。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如此击中社会需求的隔离险却很快就陷入了保障范围狭小、免责条款过多、理赔纠纷居高不下的困境。从消费者的集中投诉看,主要是理赔困难,比如被隔离了却得不到赔付、理赔证明材料非常苛刻、退保手续费畸高等。
类似隔离险遭遇的这种尴尬,在近年来保险业发展中时有发生。从最开始的酒驾险,到为世界杯特制的喝高险、遗憾险、夜猫子险,再到雾霾险、车辆摇号险等,创新与作秀的争论和监管纠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此次也不例外,面对集中爆发的隔离险太过火爆的销售以及理赔投诉飙升等诸多问题,银保监会财险部日前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规范相关产品,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并要求在2月28日前向银保监会财险部或直管派出机构报告自查和整改情况。
隔离险究竟怎么了?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化,市场对保险产品根据经济生活变化提供多元创新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这个角度看,隔离险的设计初衷无可厚非。隔离险上市即现热卖,说明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因为受疫情影响被隔离,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因隔离不能外出工作而受到某些经济损失,解决百姓这种后顾之忧,正是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用武之地。
但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具体到创新型保险产品上也是一样。如果只为博眼球、抢关注,进而背离保险保障初衷,设计出的产品低价低质,甚至根本无法覆盖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作秀式的伪创新当立即止步。的确,虽然我国保险产品数量众多,但不争的事实是大多趋于同质化。相比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险种创新设计中的含金量和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都明显偏低。就此而言,中国保险业跟随社会需求创新产品的空间还非常大,且任重而道远。
那么应该如何纠正隔离险保障和百姓真实需求之间的偏差呢?方向在银保监会《通知》中说得很明确:保险公司应端正经营理念,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在综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风险程度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开发产品,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
并非只有隔离险,上述要求如能在所有保险产品设计中落实到位,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保险创新的难题自也能迎刃而解了。
经济日报(作者江帆),原标题《热卖的隔离险为何遭遇尴尬》
来源: 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