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已经死了” 这个讣告被不少报刊和学术期刊一次又一次地宣读。但是弗洛伊德的鬼魂和他的思想继续困扰着那些封墓的人。

本书展示了为什么精神分析一直“不可思议”,依然离奇地幸存下来,不仅对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如此,对其敌人也如此——以及为什么它一直让我们着迷。

因为精神分析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心理冲突的理论,它还是一种与自身发生冲突的思想。在冲突和矛盾越激烈的地方,精神分析的矛盾也就越具有生产性。该书运用文学和哲学的方法,对弗洛伊德的文本进行破译、解释,甚至重写,这同时也是一种拆解、解构,能让读者对弗洛伊德有更加深入、新奇的认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西方现代弗洛伊德主义哲学学派的巨擘。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小镇弗莱堡。

我们可以把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学划分为五个时期。(一)精神分析学起始时期(1890~1899)19世纪90年代,在精神分析学起始时期,主要的代表著作《癔症研究》。这是弗洛伊德早期和布洛伊尔合著的一部重要的著作。这部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通常被看作是精神分析的开端。

(二)精神分析学形成时期(1900~1909)如果说19世纪80至90年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准备和奠基的时期,那么到了20世纪头十年则是精神分析学体系形成、弗洛伊德成名之始的时期。

人们通常把《释梦》视为精神分析学形成的标志,弗洛伊德学说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梦论的典籍。

(三)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分裂时期(1910~1919)20世纪前十年,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出现分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因正式成员之间不和与意见分歧,使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分化。这个时期,弗洛伊德也发表不少著作。

《自我与本我》这是弗洛伊德后期的一部主要的理论著作,也是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典籍。

(四)精神分析学登峰造极时期(1930~1939)20世纪30年代,既是精神分析学顶峰时期,又是弗洛伊德主义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弗洛伊德进一步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研究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社会组织、宗教起源、文学艺术、战争根源等等,构建了一套有关社会文化的弗洛伊德主义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的精神解析(拆解弗洛伊德文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