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家乡老家邻里为几尺土地纠纷连连,闹的双方几十年情谊荡然无存。故将这个故事重新学习一下,望邻里 之间能化干戈为玉帛,重归往日情意,实现发此文之目的。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意思(千里修书只为墙)(1)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这段佳话也成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个写照。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意思(千里修书只为墙)(2)

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处历史名胜。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其后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其家人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回诗一首: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现存在当地的牌坊,其实是1999年于故园重修时依旧制重建。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意思(千里修书只为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