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亲手为客户包点粽子(端午悦读做一个电信人)(1)

做一个电信人,我自豪

李利军/文

转眼间,从陕西省邮电学校毕业到户县邮电局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二年了,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懵懂青年,早已变成了满头华发的沧桑中年。期间,经历了邮电分营、移动剥离、电信重组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也亲身感受了电话大发展的黄金期、移动替代固话的低迷期、3G和宽带发展的辉煌期……三十二年,与电信荣辱与共,把毕生的心血和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电信事业,留下了多少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

01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全县只有不到一千部电话用户,除了县城一千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外,各乡镇全部是磁石人工交换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全局最苦最累的机线员,每天骑着一辆绿色的邮电专用自行车,带着装有脚扣、保安带、试线机等工具的马鞍兜,穿梭在全县的各个乡镇和街道,装维电话、维护中继线路和交换机。每天骑行几十里路,一身汗水、一身尘土、一身疲累,一干就是八年,几乎把全县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村子都跑遍了。

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工程队,栽杆架线都是机线班的事。每年冬天,我们机线班除了留两个值班人员,全部到农村去参加工程建设。我们吃住都在村子里,一趟杆线工程,从施工测量、挖杆坑、栽电杆、上横担直角隔电子、架线,一直到工程验收竣工,寒冷的冬天里,沿着杆线在田地里要徒步行走六、七次。一趟杆线建设工程,洒下了我们一趟趟的汗水!

从1990年开始,我和姚万计师傅两个人,从机房选定、走线架安装、机柜安装、电源线和地线敷设、设备调试开通、用户割接等各个工序做起,把全县13个乡镇的磁石人工交换机,一个个全都更换成了小程控交换机,实现了全县程控自动电话的普及,并承担起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晚上下大雨,祖庵机房交换机有问题,时好时坏,我在祖庵机房查修这个障碍,一直忙到半夜才找出问题,修复了这个设备故障。那天晚上,我家租住的民房屋顶漏水,妻子一个人在家里,凄惶害怕了一个晚上,直到我处理完故障回到家里,跟她一起把雨水往外舀。为了网络维护和建设工作,割接用户加班加点都成了家常便饭,常常都顾不上家了。可那个时候,正是电话用户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快乐的。

02

1995年8月,当全县所有交换设备都换成了大程控交换机,我被分到了余下机房做机务员。余下镇是户县最大的乡镇,镇区有惠安化工厂、户县热电厂等大中型厂子,大唐交换设备容量一万门,实装用户六七千户。每天为装机员跳线,每月底忙着出账给用户打发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机线员手中的工单很多,忙得装不过来,我还会出去给他们帮忙放线和装机,看到电话装机量在一天天上涨,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1998年5月,我因为工作表现出色、技术全面,被调到县局电信科担任设备管理员,负责电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随着用户发展的大幅度增长,程控交换设备在不停地更新、扩容。为了更换设备割接用户,我带领维护人员常常在配线架上通宵打跳线,保证跳线准确无误、走线合理、整齐美观,青春的时光在忙忙碌碌中,累并快乐着。

1998年10月,邮电分营,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我被分到了户县电信局经营部,分管设备维护和业务管理。随着电话用户的普及,互联网业务也发展起来,我负责全县电话拨号上网的管理工作,户县的第一批网民都成了我的朋友,他们经常与我交流上网的经验和收获。最早的用户上网,用的是14.4K的拨号猫,后来慢慢地发展到28.8K和64K的拨号猫,再到128K的ISDN,最后到512K的ADSL宽带网,直到现在的300M FTTH全光网。随着人们上网需求的快速增加,网吧出现了。记得有一次,有人在太平峪的高新学院附近办了一个网吧,用电话拨号的方式试运行了一段时间,生意非常火爆,想拉一条上网的专线。我和同事到那个网吧去考察,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室外寒风凛冽,网吧内却是热潮汹涌。面积不大的三间房子里,总共摆了有二十几台计算机,每一台机子跟前都围了至少有三四个学生,把屋子塞得满满的,室内温度能达到近乎二十度。虽然网速很慢很慢,可学生们上网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影响,打网络游戏的、QQ上聊天的、浏览网页的,一个个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忘记了外面的世界。互联网向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2000年,移动业务剥离出去,电信公司重组,我依然留在了电信。随着移动业务的发展,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的分流越来越明显,电信陷入了业务量大幅下滑的困境。为了挽救衰退的电信市场,小灵通应运而生,建设网络、营销发展,我们在奋力的挣扎着。宽带上网业务就成了我们竞争中最有力的拳头业务。

03

从2005年开始,盗割通信电缆在各地大肆兴起,曾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遍布全县城乡的铜缆网络,却成了盗贼随时取用的银行,也成了我们最沉重的负担,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日益艰难的困境,真是雪上加霜。遇到晚上电缆被盗割后,早上起来报案、报保险,勘察现场,组织施工队抢修,用户障碍和服务投诉不断。上面对材料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县局经常到了没有材料抢修的境地,障碍和投诉无法解决,许多用户因为气愤而拆机,造成了大量的宽带用户流失。因为电缆被盗发案数量太多,公安局派出所根本无暇顾及。没有办法,电信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每晚组织员工护线巡逻。每晚十一点多,几辆巡逻车出发了,每辆车上两三个人,在有大对数架空电缆、经常发生电缆被盗的区域,巡逻车来回不停地巡查和看护。

记得有一次,大约凌晨一点多钟,我和两个同事正在户县东片巡逻,突然接到正庄西电缆被盗的报警电话,我们马上从南北九号路向正庄村疾驰,刚转到东西四号路上,就看到前面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几个盗贼正在路上将割下来的电缆剁成小段。看到我们的车灯,马上扔下手中的电缆和砍刀,慌慌张张地上了车,车辆迅速向西逃窜去。我们看到贼了,一个个气愤填膺、眼中喷火,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紧紧地跟随着往前紧追不舍。刚下过雨的路面上,积水被车轮溅起几米高的水花,耳旁都是呼呼的风声,车速超过了100多码,上演了一出只有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真实版的警匪追逐片。一直追到南北七号路,往南到了公路上,盗贼的车速提起来后,我们的皮卡车才被甩掉了。那晚虽然没有逮住贼,但把他们的贼胆儿也吓破了,估计好久都不敢到户县来偷盗电缆了。最是那追逐盗贼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晚上巡逻一夜,本来白天可以休息半天,可因为事情太多、电话铃声不停,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忙忙碌碌一天,晚上还要巡逻,对于电信人来说,那段日子多苦多累多难熬啊。为了保护电信电缆资产,多少电信人夜不能寐,一年四季整夜坚守在黑暗中,巡逻守护着一条条电缆线路和用户通信的安全啊!

04

2014年,光进铜退大改造开始了,所有宽带和电话用户全部改为FTTH光网,铜缆全部拆除。受够了电缆被盗之苦的电信人,终于等到了脱离苦海的日子。一场轰轰烈烈的光网改造运动开始了!

从城区开始,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洽谈、设计、立项、施工、迁转营销、放纤、装机调试,直到最后的铜缆拆除。因为上面要求限期完成用户的迁转,对于用户量很大的户县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领导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施工队,全部参与到施工中。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支施工力量在户县同时施工、遍地开花。施工的阻力很大,经常有人阻挡施工。不仅要组织、协调、管理这些施工队顺利施工,还要组织装维人员放纤和装机,我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多上班,一直要忙碌到很晚很晚才能回家。

2014年冬天,农村的光网改造也开始了。为了让用户早日用上电信的优质光宽带和高清电视,我们在各个村子里忙碌着给用户装机,一直忙到了春节前夕。由于前期施工队施工时没有做好标签,导致后期装机资料和资源对不上,没有办法装机。记得那是腊月二十八,离春节只剩一天了,为了理顺这个村子的用户资料,我带着五六个人在甘河镇的马营村核对线路资料,一个人在杆上光分盒上发送光,几个人到用户家里看红光,我指挥着、记录着,一条街道一条街道、一个盒子一个盒子地核对着,大家一直干到晚上六点多,全部核对完毕了才回家去。

光网改造整整两年,我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将各支局当天完成装机的用户量统计后发到易信群里,向各位领导通报后才能休息。

三十二年来,陕西电信发展的每一步,我都在现场、参与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企兴我荣、企衰我耻”,我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做一个电信人,我自豪!

端午节亲手为客户包点粽子(端午悦读做一个电信人)(2)

作者简介

李利军,陕西省西安电信工程师,文学爱好者。有一百多首诗歌发表在《未央文学》、《文学月刊》、《长江诗歌报》、《北都文艺》、《海外诗刊》、《世纪诗刊》、《新锐诗刊》、《网络好诗选读》、《诗网络》、《中国先锋诗歌导报》、《网络诗选》、《诗昆仑》、《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抒情中国》、《当代诗卷2012》、《太行诗刊》等报刊、网刊和书籍,有散文随笔发表在《华商报》、《秦岭印象》等报刊。已出版诗集《扈之梦》(合著)。

端午节亲手为客户包点粽子(端午悦读做一个电信人)(3)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我的通信故事”全国征文

投稿及垂询:

1,电子投稿

邮箱:

cuiliangliang@ccidmedia;

zhengwen@ccidmedia;

2,书面投稿(推荐)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7层《通信产业报》新文收

3,垂询电话

010-88558847;15116958325

推荐阅读

端午节亲手为客户包点粽子(端午悦读做一个电信人)(4)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通信故事”全国征文开启!

李进良 | 我在朝鲜战场修电台

假日 | 与通信一起成长的日子

悦读 | 大春

第五建平 | 从大队部摇把电话,到手机“欲望”

悦读 | 致敬通信人

端午节亲手为客户包点粽子(端午悦读做一个电信人)(5)

文 / 李利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