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韩愈与张籍亦师亦友,张籍的诗文深受韩愈的好评,他们还经常诗书往来,相互帮助。张籍患了多年的眼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多亏韩愈多方奔走,终于让张籍的眼睛重见光明。而韩愈暮年卧床不起,张籍也经常抽空去看望,有时还接连几天不离恩师的身旁。
张籍因为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和提携,从而在仕进之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韩愈也因为遇到张籍这位知音,心中郁闷时也不乏诉说之人。一对师生之间的朴素情感,更成为了唐代诗坛的佳话。下面分享两首七绝佳作,韩愈的作品构思奇特,张籍的诗篇颇有盛唐遗韵。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中唐:韩愈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韩愈虽然是著名的文学家,可是他的仕途之路也是极其坎坷,所以诗人非常能够理解那些落第学子的处境,并在学业和生活中,给予他们以尽可能的帮助。
刘师命就是这样一位学子,他性格豪爽,喜欢韩愈的诗文,并有幸成为大文豪的弟子。有一次他千里迢迢地赶来看望恩师,韩愈也陪他一起踏青赏景,还赋诗相赠。
前两句表达出一丝惜春的遗憾,诗人平时事务繁杂,很少单独外出游玩,这次本想借此机会出来散心,却发现桃花正纷纷坠落,游客们却不知怜惜。那些娇艳的花瓣落到地面,又被人踩到脚下,就像一位美人香消玉殒,实在让作者不忍卒视。
坠落的花片铺满了树下的小路,诗人不愿践踏,只好远远地叹息。作者用“惆怅”二字,表达出一种惋惜之情。或许他也会由此联想到美好难驻、青春短暂,更可能悲戚人生也如这落花,只有趁着最灿烂的时刻,尽情地展现自己,方可不负年华。
诗人心情郁闷,但又不想让客人扫兴,于是便掩饰住烦躁的神情,略带微笑地说,“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听说城西的梨花正在盛开,不如我们相偕前往,一起同醉花下。
作者不提梨花洁白如雪,却以“千树雪”作为比喻,引发对方的想象,更以一个“醉”字,进一步激发刘才子游赏的热情,可谓构思精妙。
同时梨花的繁盛、桃花的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也借此委婉地告诉世人,不要为逝去的美好而叹息不止,大自然生生不息,人们也要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
送蜀客
中唐:张籍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时见猩猩树上啼。
张籍年轻时为了仕途和生计,经常四处奔波,饱尝了羁旅的辛酸。古代人出门不像现代社会,可以有舒适宽敞的飞机、动车或大巴等等,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只能依靠双脚,而且还有可能遇到出没不定的野兽。有些人出门几年都杳无音信,让亲友们都焦急万分。
诗人非常理解游子的悲慨,于是开篇就避而不谈这些令人忧伤的话题,更没有千叮咛、万嘱咐,反而想象出路上的美妙景象。诗人先说,游子此次南行要前往碧鸡山,虽然沿途形单影只,但是听说锦江西岸的风景如画,那里的木棉花灿若流霞,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以“木棉花”指代地方的特殊风貌,希望朋友看到那些奇妙的景象,可以暂时忘记羁旅的孤独和单调,尽情感受南国的异域风情,也不忘归来时分享自己的感受。可惜那时科技落后,无法摄像,更不能传送影音资料,不然诗人也不必如此煞费苦心。
后两句耐人寻味,作者知道山区道路架设了很多木桥,夜间天色昏暗、游客稀少,不仅道路更加难行,而且还可能看见猩猩在树上啼叫。诗人再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猩猩”既是南国特有的动物,又传达出一种悲戚的氛围,暗表诗人的担心和牵挂,字里行间满溢着一份深情。
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却显得言已尽而意无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送魏二》中曾有名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作者也是虚设了一处场景,表达出一种凄清的感觉。张籍虽然没有提及明月,却采用了“山桥、猩猩”这些南国特有的意象,丝毫不逊于唐人的名篇,值得后世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