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0周年校庆缓缓落幕,在这短暂的汇聚中,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关于梦想、奋斗、憧憬、彷徨的青春时光,细细回味了那些曾经滋润思想、熨帖精神的翰墨书香,或许你还有幸,找到当年的恩师,重听他们的教诲与期望。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它就能继续向前、向远方!

近期,官微将推出系列报道,讲述老一辈工大人扎根西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至诚报国的壮阔人生,激励我辈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穷理振工七十载,杏坛耕耘一胡公

——98岁的学报主编胡沛泉

穷理振工七十载,杏坛耕耘一胡公

穷理振工七十载,杏坛耕耘一胡公

穷理振工七十载,杏坛耕耘一胡公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1)

胡沛泉,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专家、教育家。194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1944年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航空研究工作。1948年,他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从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土木系,因院系调整,成为华东航空学院的一名教师。在1956年,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随华航西迁来到西安,从此扎根西部,默默耕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70年来,胡老一直甘为人梯和铺路石子,致力于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数十位洪堡学者);精心打造《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特色品牌栏目,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1987年《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即进入国际工程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文摘刊物《工程索引》。

无悔西迁始终如一 毕生精力奉献家国

“ 你要相信,我不久就能站起来了,因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了,我还可以为国家做些事情。”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胡老,躺在家中的病床上,说出这样的话,让听者潸然泪下。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2)

62年前,胡老告别妻儿,只身随华航西迁来到西安,这一别就是一个甲子。他说他有一个愿望,要把埋在无锡的妻子和两年前离开人世的女儿迁到西安。“我们一家三口,生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我死后,希望我们一家能相聚在西安,这是我一生不曾后悔来到的地方。”

胡老热爱祖国,痴情教育,生活简朴,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他从来不对组织提任何条件,而组织给予应有的关心他总是推辞谢绝。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二级教授,目前仍然坚持住在不到70平米的教师公寓中。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3)

至今,年近百岁的他依然孜孜不辍、不遗余力地为学校的发展奉献才智。胡老的道德风范、学问人品和人生境界让人由衷敬仰。

勇于创新意志如铁 坚守学报六十余载

60多年的时间,胡老勇于创新,意志如铁,为办好《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5年,胡老在华东航空学院首先提出了要办学报的理念,回忆学报创办时的情景,胡老说:“当时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有老师认为,我们办学报没有基础,文章质量难以保障,没有太大的意义。我就说,我们可以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办学报,尽管我们刚开始水平不高,但经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提高。不怕水平低,就怕不开始。”

从拟订办刊方针,到选稿审稿,改写英文摘要,再到检查出版各个环节;从华航的《航院学报》,到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的《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胡老为学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几乎每一篇学报论文的英文摘要,胡老都要和作者共同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对文章加以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在调动教师撰稿积极性的同时,胡老鼓励研究生向学报投稿,他花费大量精力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论文,成为众多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助手”。在胡老的努力下,西工大研究生写出不少高质量的论文,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报在国际工程界的地位,还调动了学生的撰稿积极性,一时间,西工大高质量的论文层出不穷。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4)

已经98岁高龄的胡老,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主编一职,并承担英文摘要的修改工作。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要亲自审阅每一篇文章,遇到需要同作者确定内容的情况,还会邀请作者到家中,一起讨论修改。

心有大我甘为人梯 扶持青年成长成才

作为西工大当时最年轻的二级教授,教学中,胡老很注意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吸收优秀学生参加教研室的科研活动。

针对我国科技发展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959年后,他又着力于指导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胡老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定期汇报学习进展,从不间断。他鼓励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敢于提出问题,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5)

胡老对研究生所写的论文不仅逐字逐句地审阅和修改,而且对其内容也一次次地提出质疑。这种严谨的科学作风、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认真训练,使他的研究生以后能自如地指导成批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形成了有特色的科研集体。

为了发展西北地区的教育科研事业,他坚决支持华东航空学院内迁西安。面对建校之初物资、教师、教材的紧张局面,1956年胡老与季文美教授等共同倡议创办工程力学师资班,并从各专业中抽调1954年入学的优秀学生来组成,以后又正式组建了工程力学专业。这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建的几个力学专业之一。随后,胡老又以其渊博的力学知识,亲自制订力学班的教学计划和组织各主要教学环节,并讲授工程数学、高等材料力学、弹性稳定理论、板与壳、柔韧板与柔韧壳等课程,且编写了前两门课程的讲义。这些讲义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至今还为力学班的同学用作教学的参考书。他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们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计算机本科生发表sci的难度(还记得给你们改过学报论文的胡沛泉老师么)(6)

胡老用“一帆风顺”来形容自己的人生。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经过战乱和颠簸,白手起家创办学报,其过程一定是充满艰辛的。然而,胡老总能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来面对,他身上浓烈的使命担当,浓厚的家国情怀,将激励我们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

版权所有

文章、图片来源丨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丨郭肖

审核丨付怡

责编丨刘建平

转自 微信公众号 西北工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