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作为清朝最负盛名的英明帝王,拥有着数量最为庞大的后宫妃嫔。根据《清史稿·后妃列传》的记载,康熙皇帝拥有皇后4位、皇贵妃3位、贵妃1位、妃11位、嫔10位、贵人15位、庶妃4位、常在9位、答应9位,共计66位有史可查的后宫妃嫔。另外,并未载入文献记载之官女子、行宫侍女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1)

不可否认,作为一代帝王,对于后宫妃嫔的巨大需求绝非简单的满足生理需求,而是关乎皇嗣繁育、前朝朝臣势力乃至皇位传承的政治需求。可就算如此,康熙皇帝后宫妃嫔数量之大,也着实令人诧异。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后宫中还有着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有4对姐妹存在。

这4对姐妹包括:

康熙帝原配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其妹平妃赫舍里氏;

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其妹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其妹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康熙“五妃”之第二位——宜妃郭络罗氏和其妹郭贵人郭络罗氏;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2)

在清朝帝王的后宫中,姐妹共侍一夫甚至姑侄共侍一夫的情况,都有出现,并不稀奇,但像康熙皇帝这种一朝出现4对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绝对是清朝的独一份。

那么,这种情况的出现到底是因为康熙皇帝对小姨子的特殊偏爱,还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呢?

其实,只要留意一下这4对姐妹花的进宫入侍时间,就能明确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孝诚仁皇后崩逝于康熙十三年,而平妃赫舍里氏则是在康熙十九年入侍后宫,年仅10岁。

孝昭仁皇后崩逝于康熙十七年,而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同样在康熙十七年入侍后宫,刚一进宫便被晋封为妃,虽无册封礼但享受妃级待遇。

孝懿仁皇后崩逝于康熙二十八年,而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则于康熙二十九年入侍后宫,和温僖贵妃一样,其初一入宫,虽无册封礼但享受妃级待遇。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3)

唯独一个宜妃姐妹,入侍康熙后宫时间不详,但却都在康熙十八年诞育皇嗣。

根据《永宪录》记载,宜妃乃系康熙皇帝后宫妃嫔中“眷顾最深”的所在,而且从宜妃姐妹共同生育的情况来看,两人很可能是在选秀过程中,因为相貌出众而被同时选中,入侍后宫。但出于前朝朝臣势力平衡的需要,康熙皇帝对于这对姐妹的晋封情况有着较大差别。

除此之外,对于上述3对皇后姐妹的选择,则完全在于政治需要。

3对姐妹,无一例外,均在皇后崩逝以后,再行选择了皇后母家妹妹入侍后宫,并且初一入宫就给予了高等位分的晋封,这就足以说明此乃康熙皇帝鉴于三方面的考虑所为: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4)

1、皇后崩逝,对于其所在的外戚家族而言,绝对是巨大政治势力的丧失,甚至直接关乎该外戚家族的盛衰荣辱。为了安抚皇后母族,平衡很可能因中宫崩逝而引起的前朝政治势力变化,康熙皇帝才会从皇后母家再行迎纳一位妃嫔,并且给予高等位分的晋封。如此一来,既能避免前朝政治势力变动,又能继续达到安抚和拉拢外戚家族的政治目的。

2、康熙皇帝虽然身为帝王,高高在上,但皇后毕竟非寻常人家的姑娘。皇后崩逝,皇帝也必须给予其母家一个象征性地交代。当然,皇后母家不会带着男性家属来到皇宫闹事,但该家族所拥有之强大政治势力,也绝对能够对康熙皇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所以,康熙皇帝必须就皇后崩逝给皇后母家一个既不丢面子又能显示皇恩浩荡的补偿办法——再行选纳一位皇后母家妃嫔。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5)

3、皇后崩逝,对于其所生育或者所抚养的皇嗣而言,绝对是一种极为严重的靠山和母爱缺失。作为父亲,康熙皇帝显然无法给予充足的父爱,甚至无法正常行使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而皇后所出、所养皇嗣有拥有着嫡出的高贵身份,乃系皇位继承的重要选择对象,缺失了父爱,再缺失母爱,显然太过无情和残酷。

同时,失去了皇后的庇佑,其所出或者所抚养皇嗣,就会立马陷入孤立无援的悲凉境地,甚至会直接影响其争夺皇位的最终结果。

所以,为了弥补这类皇嗣缺失的母爱,更为了给予这类皇嗣足够的政治后援、后台支持,康熙皇帝才会从皇后母家再行选择妃嫔进入后宫。

康熙王朝 康熙的妃嫔(为何会出现4对姐妹花)(6)

由此来看,皇帝固然高高在上、富有四海,但其婚姻却是一场实打实的政治交易,一场绝对无关乎爱情的政治游戏而已。诚然,帝王并非无情,只是皇权争夺、朝堂势力平衡,让其不得不放弃爱情,用无情予以应对!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圣祖实录》、《永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