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Access数据库的宇哥,主业体制内搬砖,副业教编程。

我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性质类似,区别是他的主业是公务员,我是工程师,他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他的副业是码字,我的副业数据码农,他还是没太高的技术含量。

今天我不讲Access数据库和VB技术,我想讲两个我自己做技术培训的真实故事。

这篇文章是鸡汤文(给我自己装B用的),性质类似成功学讲师讲课。如果你对知识变现不感兴趣、对鸡汤文反感,现在滑走来的及。

下面装B开始。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但我比别人想的更庸俗:知识就是马内。

知识有力量没力量我不管,我更关注的是,知识能不能直接变成马内?

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能。

知识付费在自媒体时代,早已经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不仅能换钱,而且成本很低、收益很高。

虽然一群魑魅魍魉在自媒体兜售焦虑,把“知识付费”搞的名声不大好,但知识付费本身没毛病。

我同时坚定的认为:

这个社会上,一个有深度知识的人,就应该属于富裕阶层。安贫乐道的穷日子,不应该属于脑子里有干货的人。

连高中都没上过的海参哥,都堂而皇之的以“知识博主”自居,收高价学费。我一个堂堂编程技术讲师,用很有门槛的编程知识摆地摊,挣钱无比的心安理得。

但是根据我比较浅薄的人生阅历,我发现读了一辈子书、但过的十分潦倒的人并不少见。哪怕是在知识变现比10年前都要容易一百倍的今天,不会用知识赚钱的比比皆是。

这足以说明:知识想变现,并不是简单的事,除了往知识变现方向努力和机遇之外,还有个最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前提:

那就是你得往搞钱这方面想啊。

如果你大脑里没长赚钱这跟弦,那么你头脑里的知识不仅变不了现,有时候还会成为你挣钱的一种阻碍。

铺垫完毕。

为了证明这个说法,下面我开始讲我自己的第一个故事。

正文开始:

我教的Access数据库和VB,是相当冷门的编程技术。

这个生意我做到今天有五年的时间了。能挣多少钱我不想多说,比绝大多数程序员挣得多的就是了。

access的知识(有知识的人应该是富裕阶层)(1)

自媒体是穷B翻身第一利器

我在自媒体营销时,经常遇见的一个有意思的情况:

我评论区的黑粉,90%都是程序员,他们不仅来黑我,还认为我教Access很可笑很没前景。

比如今天有个程序员给我留言,就很言简意赅,他上来就说:“不懂Access有啥教的”,言外之意他认为Access没用,似乎不会有人找我学习。

放平时我根本不会理会,但我今天心情好,直接在下面回了一句:

“Access没用。但挣钱有用。

每天几十人找我咨询Access问题,还要买我的课。

换你你教不教?”

把这老哥怼的,直接把我拉黑了。

你看,程序员这个群体,就是很典型的知识越多、反而思路越窄的例子。

他们笑话我教Access没前途,我其实也笑他们:工作没保障、996、人过35容易被优化。

程序员很多人都中了“知识魔咒”:他们很多人都受过专业的技术训练,因为有了一些知识,才知道有Access这门技术。但正因为他们很了解编程的技术链,就会主观的认为他们不用的技术就没有市场。

没有编程技术背景的人,反而不会随意来嘲笑我。

但正因为程序员的知识太多太专业,对一个领域钻研太深,视野往往跟不上,会主观上对于一些冷门技术有偏见。

做个类比,他们天天研究微积分,但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工作很鄙视。

难道小学数学就没用吗?

没道理嘛~

他们多数人认为:教Access不仅赚不到钱、还很低级。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很多程序员头脑里有知识,但是他们并不懂得怎么去把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更好的变现,只懂得给老板打工这一条路~

看到别人在自媒体平台做宣传,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说:哎呀,这么low的Access都能有人买,我的Java技术是不是也能变现?

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直接开喷,非要在我的评论区秀出自己的优越感,你居然这么不要脸,教Access这么落后的技术~

这些程序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在我这找到了优越感,但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在给自己添堵、给我增加流量~

真是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呦~

你看,这个案例不就涉及到了我前面说到的知识变现的第一个要领:你想知识变现,首先你得往知识变现的方向去想。

为什么不想呢?我分析了,可能程序员都不差钱。

既然程序员不差钱,那用知识换马内这种庸俗的好事,自然得让给我这种很庸俗的人,轮不到你啦~

我告诉你,自媒体上,程序员连拿正眼看我的都极少极少~几乎都是上来就喷的~

这些程序员不仅不往赚钱这方面想,还在评论区对我冷嘲热讽、给我涨流量。

极少有程序员刷到我来问我:哎呀宇哥,你做技术自媒体怎么挣钱、挣得多不多呀?

这就说明了,太有优越感的人,还真就干不了知识付费,知识变现的能力,往往还不如一些技术很差但是对人性有深入洞见、了解自媒体时代运行规则的人。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

关注我一下,我讲第二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