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的发展变迁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街道出现,这些街道的名称有的是源自于当地的老地名,有的是完全生造的地名。实际上,新旧地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与古代的官职、社会构成、文化意识、传说、生产活动、商业活动、土习俗等相关的地名一个般都是老地名,如提督街、祠堂街、仁厚街、龙王庙街、东打铜街、盐市口、肥猪市街等,一看就是老地名;那些与现代或近代的社会运动、思想、文化、意识、科学、域外、虚浮等相关的地名则是新地名,如解放路、和平路、新光华街、东风路、科华路、培风路、盛华北路等则显然是新地名。如果把新地名取得来仿佛是老地名一样,会使得这个城市更显得有内涵,至少笔者是这么认为的。九如村,这个名字取得有点不知所云,九如两个字没有一个是实词,没有一个具象,如果古代有这么一个九如村,这个名字不像是乡野农人所取,倒像是个老夫子酸出来的几个字。名字只是用于区分和标记一个地方,其实用什么名字都无可厚非,何况人家还自带几分雅气。这次笔者为啥要说九如村?这缘自于笔者对九如村这个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奇,对它的神秘有点不解。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下图为70年代至1985年这个时期的九如村,这是个大致的示意图(其间,增建游泳馆以及体委扩地等变化没在图上标示)
1985年以前的九如村一带
笔者小时候生活在这一带,上学、放学或玩耍时,或路过这里时,观察到一个现象,这里是城郊结合带,有些村子是农民的村子,如图中的深蓝色和浅蓝色圆点,浅蓝色的圆点是玉林大队的村子,深蓝色的点不知是什么大队(有知道的请指教),但都是真正的农村的村子。这些村子都是竹林绕屋的形态,本地人称之为林盘,现在已被认识到是一种需要保护的川西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传承的地方居住形态。但在这一带还有三个村,之所以说它们是村,不是因为它们像农村的村子,而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门上贴了九如村多少号的门牌号(图中的红方块),而其它笔者认为是地道的农村的村子,其门上都没有看到过贴有门牌号。事实上,贴门牌号一直是城市街道边上的房屋的特征之一。而这三处更像是纳入到了城市管理体系中,与现在城中村相反,笔者觉得它们可以称得上是“村中城”了。现在笔者来细说一下图中这三处红方块九如村的观察。
A处:在一环路的的泥土路人行道上可以看到其全貌,这是一处平房,正房大约三间,瓦房,青灰色砖墙,有无厢房记不清了,但没有连着正房的厢房,正房前有块空坝子,大约40多平方,这房子和坝子的左右和后侧皆有竹林半合围,前方没有任何栅栏或门,是开放状态,有一小石板桥,长度就用力一步跨的长度,外人也可以通过桥走到他家的坝子里,笔者就进去过,在他家坝子里没有人的时候,好奇所致,看清了他家堂屋门上贴有九如村多少号的小蓝牌。这家人到底是是不是农民,至今不敢下结论,要说他家不是农民,好像又有印象他家坝子里曾堆过很多油菜老枝;要说他家是农民吧,可又觉得从他家一双儿女形象上看,穿着和气质都很好,明显胜于周边农家子弟,甚至比小天的娃娃都强。这俩姐弟或兄妹看着年龄一般大,分不出长幼。感觉都是沉稳,少与外人交流的样子,总体感觉这一家子是一户平淡且殷实的家庭,还略有些佩服他家单独独居在那里,孤村独户的,心想,一环路上没路灯,它家又没围墙,住那儿晚上不怕吗?
B处:一个长方形大院,普通砖砌围墙,感觉还比较新,长约半个篮球场的长,宽约5、6米,窄的一边临路,大铁门上还套了一个小门,门上也钉上了九如村多少号的牌子,门外路是泥巴路,宽度如机耕道,院外都是田地,院外无竹无树,院内树三五棵,不是很大,最高那棵是银杏,有一民国风格小楼,中西合璧的样式,沉稳朴实不显得特别精致,小楼接近于院内最深处,小楼不大,共两层,二楼有回廊,有现在住宅阳台的作用,看其房屋的规模,估计住有两户人家。听闻这院里住着一位老红军,进出这院子的还有一个女孩貌似演《三十而已》的演员童瑶。
C处:这个楼体最大,印象中有两层或三层,民国式小洋楼,西洋风更足,楼上无回廊,到是有点防御的味道,门上也有贴着九如村号码牌,与前两处四周都是农村不一样,这一处背靠小天居民点有东机厂宿舍,楼的三面有竹林,更有参天的大树作陪衬,三面树高林深,整个楼都在树影掩映中,此楼没有院子,楼前很大一块空地,比开敞,没有私人领地感觉,从北往南走到拱拱桥那里直入眼帘,谁都可以走到那片空地处,楼里的住户也会在那里玩,看那些门前时进出在玩的人的数量,估摸着约有四家人住在里面。坝子虽然很敞,但还是无形中隔开了小楼与道路的距离,保持了适当的私密性。另外,这个楼里也有一位小帅哥,比笔者小几岁,样子有点像开心麻花中的艾伦。
目前的电信南街,也就是九如村
是什么因素把三个不同类型的住宅归为九如村?当时,整个这一片区域就只看见这三处贴有九如村的门牌,笔者就只能乱猜测,是不是民国时期华西坝的精英在相较于华坝更郊外的地方置地购产留下的历史痕迹?而且在更靠近城区方向的一处地方叫玉华村又是怎么回事,(题外话:还有人记得到公行道南端有两处民国小楼吗?还有一颗大柳树,以前一个人走公行道有点恐怖,看到那个柳树和那两处人家心才会放下来。)
电信南街,可周边的小门牌都是九如村
再说九如村,是依照所在地的那些村子的名字来命名?还是与当地村落毫无关系的独自的命名?有待知情者请告知。如果旁边那些农民的村子都是属于一个叫九如生产队的组织,那这几处别墅取名九如就有了合理性,如果不是,那这三处别墅很大可能就应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或被更新掉,然而出乎笔者意料之外,多年以后,离这三处宅子原址还有一定距离之遥的小天东街、玉林北路与一环路的交叉口的公交站,被命名为九如村站,笔者大感意外。也就是笔者有这方面的好奇心,注意到了当年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宅子九如村,周边大部份人都应该没注意到这些,因为这一带历来就没有一个大地名叫九如村。所以,九如村这个地名的位阶竟突然窜升几级,实在令人大感意外。
上一个图中右边那个招牌的左下角
在笔者的认知当中,根据以前的见识,这个站取名小天站,或玉林站都很合理,实际上有些线路在这里的站叫九如村站,有些线路在这里叫玉林北路站,两个名字不同的站分别用着,由些可见站名的设定也存在一些分歧,要是此站不取名九如村站,估计成都很少的人知道成都有个九如村,估计当时第一个取这个名,把这站叫九如村站的公交线路的取名人就住在九如村一带,否则不会用很小的地名去命名还隔有一定距离的一个交通结点的名称,并且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这个节点的两侧都有人口和地域都很大的并且知晓的人更多的大地名。比如北边的小天片区和南边的玉林小区。
现在的九如村公交站北部
多年以后,原来那些个贴九如村的宅院还在吗?早没踪迹了!不过九如村这个牌子还在,变成了一条小街,变成街就变成街吧,可它的命名还是让笔者困惑,街两旁的院子,居民楼以及商铺,贴的牌子是九如村多少号,可是路边上,公安局立的路牌却是电信南街,360 地图搜索也显示的是电信南街。真是个异类,看来九如村显示它的存在还是有点强悍的哈。
现在的九如村公交站路口南部
西门方向有个光华村街,九如村变成了街依此例命名为九如村街不是更合理吗?
如今的九如村,就是一条小街,苍蝇馆子聚集地,适合附近居民果腹一餐,或小聚小酒一场,图个就近方便还可以,称美食街还真谈不上。
九如村就这样由小地名变成了大地名,有多少是偶然的成份?
,